黄父一疽论
属性: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HT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注溪谷而燥经脉,津液和调而变化赤为血,血和则乘脉先满,乃注经络,经络皆盈,乃注于经络(句有脱误)。
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谓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留,去虚补实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
余已知血气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知闻乎。
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故大宿失度,日月薄蚀也。
经始纪冰道流溢,草薷不成,五谷不植,经路不通,民不往来,庵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则言其故。
夫血脉荣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泣则不通,不通则归之不得复,及故痈肿与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水髓消不当骨肉不泻,筋枯空虚,筋骨肌肉不得相亲,经脉败漏,熏于五脏,五脏伤故死矣。
黄父曰∶愿闻于痈疽之形与其期日。
岐伯曰∶略说痈疽极者一十八种。
痈发于嗌,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则化为脓,脓塞其咽半日死。
其为者写则已,含豕膏无冷,写三日而已(一方无冷食)。
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状痈大而赤黑,不急则热气不入渊脉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脉十余日死,阳气大发,消脑,名曰脑漯,其色不乐,项痛如,以藏头乘心者,不治(本作留字)。
发于肩及者名曰雌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大汗出至足,不害五脏。
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HT石欲细长疏,或云涂豕六膏,日以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马刀夹缨乃治之。
发于胸者名曰并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十日死。
发于臆者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萎瓜,常寒热,急治之去其寒,十岁(似误)死,死后脓自出。
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
久之其疾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陵翘草、陵根各一升,水六升,煮之竭为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发于股阳明名曰股瓮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发于股阴名曰赤施疽,不急治六日死。
在两股之内,不治六日死(一方云十六日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