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撰人不詳,約出矜南北朝,假託仙人涓子授青童君,言存守三元真一法術。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又見《雲笈七籤》卷五十。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涓子授東海青童君
真人所以貴一為真者,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
並監統身中二十四氣,以應太微二十四真。
夫氣者,結虛煙而成神也。
三元君各有千乘萬騎,雲車羽蓋,常以內入紫宮,以登上清,列錄元圖,位為真人,飛行九霄。
若能守之彌固,則三一可見。
三一可見,則千乘萬騎至矣。
羽蓋可御,雲車可乘,白日昇天,上造太微。
太微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將結炁而變化,有時忽爾而分流也。
氣中有二十四真人,皆三一帝皇之炁,所以致分道變化矣。
既能守身中三一,則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君,而降見於外,與子言矣。
身中復有二十四真人,亦身中精光爽氣所分化而造也。
若雲車來迎,以登太微,太微二十四真人,俱與身中神明合宴於混黃之中,共景分升,俱齊內外之德也。
皆出入上清,寢止太微,又當兼行洞房。
洞房之中,自有黃闕紫戶玄精之室,身中三一尊君,常栖息處所也。
兼行之者,見一神益速也。
洞房真人須守一為根本,守一真人須洞房為華蓋。
故三一相須,洞房相待,雖其居不同,而致道用齊相須。
若但各得一道,注心堅固者,可入太清而已,位為太清仙王耳,不得游行太微,浮登上清。
上一真帝之極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
天皇得極,故上成皇極;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眾妙之君。
三皇體真以守一,故一無藏形,其真極也。
三一俱明,得一而生,是故三皇世人學之者,皆貴守真一。
守真一,心樸神凝,混專玄感,所以百念不生,精意不散。
但三月內視,注心一神,神光化生身外,與之而游,是注念不散,專氣致和,由樸之至也,得之速也。
自樸散以來,真離之後,華偽漸起,競心亂生,故一不卒見,神不即應。
非不欲住,存之者不專,思之者不審,故起積年之功,始有髣髴也。
若能心齋遠世,專心無營,亦必三月之感,與一俱面也。
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