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喉症经络治法
属性:夫咽喉者,乃人饮食呼吸之门,声音吐纳之路,此关一身,害人迅速,医者不明,误人更不可胜计。
盖口者脾之窍,口唇焦干为脾热。
焦而红者吉,焦而黑者凶。
若口唇红肿,极热也。
口唇青白,极冷也。
口烂舌干,心热也。
口咽干焦欲饮水者,阳明之热也。
口噤难言者,风热闭窍也。
口涎流而唇色紫者,胃气虚也。
肚痛口吐涎水者,虫积也。
如唇嘴反青黧黑,直如鱼口,气急不收,口唇颤动,摇头不止,皆是不治之症。
然口为脾窍,舌为心苗,口养精液,须通五气。
五气者,五脏之气也。
然脏热则口苦,脏寒则口咸,虚则口淡,冷则口甜,宿食则口酸,虚热烦燥则口涩,腥臭之气蕴结于胸臆之中,发冲于外,则口臭气滞,加之风热劳郁之毒,则口舌生疮,法当清胃泻火为主。
假如喉内左边先起,或红或白,或黄或黑,或有膜无膜,有核无核,此皆属肝经发来之毒风热。
当用甘桔汤加柴胡、白芍为君。
实热加生地、丹皮、胆草为佐,痰涎壅盛加连翘、蒡子、花粉,有膜则用蝉蜕,有核用独活、丹皮。
初起有潮热,则用防风、荆芥、薄荷,虚热用元参为君。
倘或右边先起,其色或红或黄,或白或黑,有膜无膜,或有核无核,皆是属肺经发来之风热毒,当用黄芩、桑白皮为君。
实热则加生地、丹皮、羚羊。
痰涎壅盛有膜,及有潮热虚热,用药同上。
如在中上下舌根左右起者,其色或红黄青白黑不等,此属心经发来之风热毒,当用川连、栀子。
舌硬用羚羊、犀角。
痰涎壅盛有膜有潮热,用药俱同上。
左齿上大齿属胆,加胆草。
左下大齿属肝,加柴胡、白芍。
右上大齿属大肠,加枳壳、杏仁。
右下大齿属肺,加黄芩、桑皮。
当中上四齿属心,加黄连、犀角。
当中下四齿属肾,加黄柏、知母。
上两旁属胃,加川芎、白芷。
下两旁属脾,加苍术、白术。
若其满喉发来色黄者,此乃脾家发来湿毒,亦当燥脾驱风,除湿解毒。
其有满喉黑色者,此属肾经发来之毒,其毒久积,元气损伤,津液败坏,精神倾散,劳神过度所致,是乃险症也。
其有喉内二三肉笋,满口干渴失音舌脱等症,皆系毒瓦斯攻脏所致,此等症候,千人犯着千人死,灵丹百救无一生,不可不知之。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