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云:
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所有的事物都有开端,可以将其作为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源。
既然已知其根源在哪里,就可以知道其现在会怎样了。
既然知道了其现在的状态,然后再能保持其原本的模样,就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差错了。
堵上嘴巴什么也不说,蒙上眼睛什么也不见,捂上耳朵什么也不听,就一生都不会有什么痛苦了。
如果一旦将所有的触角都张开,不该听的听,不该看的看,不该说的说,而且还要不该做也做,就一生都不可救药了。
能将事物的细微之处也看清楚才称得上是聪明,能将柔弱保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刚强。
将一切都看清楚,收敛起所有的智慧,就不会给自身留下祸患。
这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
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却能带给我们以快感,此中自有玄机,但很少有人去追究这种事。
男人喜爱美丽的女人,并把美丽的女人比喻成花朵。
女人们为了赢得男人们的喜爱也将自己打扮成花枝招展的样子,让整个人世间都美丽得像个花园,这自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
但如果男人们一时间被这美丽的景象迷了眼——体内的雄性荷尔蒙陡然升高,忘了那美丽的女人是朵花儿的话只是个说法,就蜂拥而上去爱,那就要出乱子,罪责就在于那个比喻也说不定。
人在述说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时总是要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作比,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比喻便由此诞生。
美本是一种快感,但到底因为什么会有这种快感,到底是要怎么样才能使人产生出这样的感觉,或许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于是人们就用比喻的方法,结果等于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当然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谁也不会信以为真,所以上面所说的事在一般的情况下也绝不会发生。
这也许会让很多男人都感到难受,但这难受也正可以促使他们去自强不息,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男女已趋于平等的时代。
由此可见,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理解。
比如《道德经》说“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
就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是用具体来说明抽象。
“母”
是个象形字,《说文》解为“象乳子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