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催账收款保证企业现金流-《创业有道》

第七章 催账收款保证企业现金流(第3页)
🎁美女直播

只有当赊销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赊销策略。

如果对比表明,有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扩大赊销。

赊销期间,就是允许客户从购买货物到付款的时间,也称信用期间。

例如,企业允许客户购买货物后50天以内付款,50天就称为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的长短,是应收账款管理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如果信用期间较短,不足以引起客户的购买欲望,形不成有力的竞争;如果信用期间过长,就加大了成本和货款收不回来的风险。

信用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对改变信用期所增加的收益和所增加费用之间的分析比较。

(2)实施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

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态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

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质量、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

应把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质量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分析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3)建立客户档案,做好基础记录。

在完成客户的资信评估工作之后,销售人员应及时地将客户按照不同的级别划分开来,建立客户档案。

根据这些客户档案,包括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与客户建立信用关系的条件、付款时间以及客户信用等级的变化等,以便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

(4)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

一般而言,客户拖欠账款时间越长,催收的难度就越大,发生呆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相应变化。

实施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务必要严格监督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并通过账龄分析的结果,指导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以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

实施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可以减少发生账款逾期不付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应收账款账龄的结构分析中,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

同时,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管,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5)加强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

销售人员应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对账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

营销人员可以按其管理的单位设置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及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可以采用银行对账单的形式与客户对账,并由对方确认,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

企业经营者,应将货款回笼与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同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或使往来账目清楚,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6)对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控制。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当采取各种经济合理的措施回收,拖欠的时间越长,回收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监督回收情况、制定应收账款回收政策。

(7)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刚发生,有的超过信用期限很长时间。

特别是有些单位应收款账户多,时间长,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

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应收款账龄分析表比较直观,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有多少账处在信用期内,有多少账超过信用期,超过信用期多长时间。

(8)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由于商业信用风险的存在,坏账损失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即便是销售人员的信用政策再严格也是如此。

因此,为了较少坏账损失,可以通过坏账损失率,考察回款被拒付的可能性的大小。

当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预计坏账损失率时,可能是由于销售人员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造成的,应及时进行修正;反之亦然。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