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跳来跳去的精灵-《道德经的智慧》

第四十五章 跳来跳去的精灵(第1页)
🎁美女直播

第四十五章跳来跳去的精灵

——《道德经》智慧之四十五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云: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蛊,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在道德修养上有大成就的人,他的完美仿佛有缺陷,但也因此而让自己永葆青春。

在道德修养上达到极高层次的人,他的丰满仿佛是空虚,但也因此而让自己受益无穷。

这就如同其他的事物一样:太笔直的仿佛弯曲,太灵巧的仿佛笨拙,太善辩的访佛木讷。

躁动可以战胜寒冷,清静可以战胜炎热,只有懂得清静无为才能成为这世界的主人。

假如我真的是一只猴子,而且是由另外两只猴子交配并从其中一只的肚子里钻出来的,我就会住在深山老林里,在树与树之间跳来跳去,为的是寻找果子。

在将果子送向嘴里之前,我不会还要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吃这果子,以及我为什么存在和这世界为什么存在等问题。

但当有一天我在吃饱了之后坐了下来时,也许会突然地想到我为什么要吃果子以及我为什么存在和这世界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便从一只猴子变成了一个人,而且再稍加努力写出一部什么经来,我便成了个所谓的哲学家,甚至还成了什么教的教主也说不定。

但要成为这世界的主人却别想,因为要成为这世界的主人是用不着有那么多思想的,就如同那些做了猴王的独裁者们,他们只要想着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将其他的同性都打倒,怎么将所有的异性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就足够了。

人是杂食动物,从专吃果子的猴子到除了两条腿的人偶尔地吃、四条腿儿的板凳绝对不吃的人,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人的许多疾病都与人的偏食有关,而人每天所吃的食物要达到三十种以上才好。

同时人或许也应该是杂思的动物,其什么都思所形成的复杂与猴子的什么都不想的形成的单纯正相反。

如果把思想集中在某一点,如数学家陈景润去研究1加1和宇宙学家霍金去研究大爆炸就是很危险的事了,他们的多病和短命也很戏剧性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有幸的是他们所研究的还都是发生在1以后的事。

那1以前的事呢?如果说1以前是0,那0是怎样的而且0以前又是什么呢?如果谁这样想下去再不在适当的时候“反者道之动”

的话,那他迟早是会发疯的。

尤其是当他心里这样想着肚子还在咕咕叫着的时候。

世界上的许多事已经是人很难想明白的了,世界以外的事就更是个混沌。

这对于一般的人,即靠两只手来挣饭吃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甚至不会也没有时间来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但对于那些靠胡思乱想来混饭吃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什么都要思什么都得想,尤其是在那些古代独裁者们身边工作的,一个想不到轻则丢饭碗重则还要掉脑袋,因为他们名义上都是无所不通的圣人。

但到底通不通或通多少不通多少他们自己最明白,于是他们只好“大成若缺”

和“大盈若盅”

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