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无边寂寞愁煞人
——《道德经》智慧之四十八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云: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求学的人随着知识的积累欲望也会增多,修道的人随着悟性的提高欲望却会减少;当欲望减少到几近于没有时,也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表面上看是什么事都不做,但实际上却又是什么事都做,只是不再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顺从自然地做事。
这样做事就不会生出是非来,国家也就安定了,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
王侯们要想将国家的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就不要总是去惹事生非,否则不但国家治理不好,手中的权力也会因此而失去。
还是再来说一说自己吧。
从小学到中学,俺都称得上是个好学的人。
那时是“文革”
,学习是很不时髦的;但俺是狗崽子,别人去打、砸、抢,俺却只能待在家里。
也没啥事可做,无边寂寞愁煞人,便只好学习。
书也没啥可读,只有一本《白雪公主》和半部《水浒传》,读着读着人就长大了,就有了许多的欲望。
除了读之外还写,写批判最拿手,由此还出了名,从狗崽子变成了红卫兵的小头目。
除了写还画,画工农兵,想当个业余画家。
高中毕业因病照顾分配到一个小工厂,整天车两百个缝纫机上的曲柄,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考大学,上大学,想着娶个好媳妇儿。
大学一年级,听讲,背书,品学兼优,恋爱,失恋,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写诗,郭沫若、艾青、李金发;于是画画儿,唐寅、石涛、八大山人,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终于找到了自我。
大学毕业,先当记者,见不想见的人,说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教书为生,娶妻生子,绘画写作,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出山下海,得有后来神仙般的日子。
曾号神人,以示无功之意。
又号老孙,以求多有变化。
然无功之意常不被人理解,变化所成常不被人接受,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批判,批判新古典主义之“恪守传统,回归古典”
,主张“张扬个性,创造未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