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人,组建这个镇子的时候,其实这都没名字。”
言承旭连说带比划,指着东边那座冒着热气儿的山头道:
“只不过那边上有座活火山,那火山口里的水因为一次地震,流了下来,在东边那形成了一个小池塘。
在那之后,这里就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这不,南路那边一条街的旅店,有一半都改成了温泉旅馆了!
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挖个坑,从那池子里引的水,能一年到头保持温暖,蒸汽一直不散。”
“又后来,有个白胡子僧人云游到此,恰逢那年冬至暴寒,家家户户都从那个小池塘引水回家用。
搞得小镇里云雾缭绕的,一天里有大半时间都仙气飘飘,那和尚来了以后就说,这是祥瑞之兆啊!
说我们这镇子的人会有大福气,把我们镇长好一顿夸,镇长高高兴兴就听了和尚的建议,给本来无名的镇子起名为‘祥云’了……
“嘿,还施舍给了那老和尚好一笔香油钱呢……”
戴明拉长声地“噢——”
了一声,唐风雪也是一脸“原来如此”
的样子。
戴明回头瞅眼她,他就知道这货之前也不了解这段故事,又转去问言承旭道:“那镇长后来呢?”
“失踪了呗。”
“啊……这样啊……”
那看来这镇子建起来也不足一代人,毕竟一年前唐风雪来这的时候,这失踪案还没出呢。
三人聊着聊着就来到了言承旭话里的十字路口——说是十字路口,其实就是交叉的两条黄泥路上插个木质的路牌。
路的两旁开着一些诸如花店、面馆、包子铺之类的小商铺,眼下这些铺子十有八九窗户上都挂着竹帘,没挂竹帘的那些也都黑着灯,锁着门,估计店主八成也是跑出去避难了。
戴明观察完周遭店铺,又看向中央那个有点歪斜的路牌。
十字路口的路牌底下,靠坐着一个穿灰黑色色棉质斗篷的老人。
老人斗篷上有不少补丁,颜色很杂,显得脏兮兮的。
他一头半数花白的头发也染了不少灰尘,没什么光泽。
整个人看着都没精打采,眼睛闭着倚在那,时不时调整一下姿势,似乎是半睡半醒。
唐风雪很想问一下这位老人是个什么情况,但她询问时,言承旭却一声不吭,目光根本没往那边瞟,甚至都有点不愿靠近,特意靠着路边走,就好像这老人身上散发着什么冲天恶臭一样。
她又看了眼同样有点好奇的戴明,闭上了嘴巴,准备看看他怎么做。
走过十字路口,街道仍然冷清,戴明理都没理那个流浪的老人,只是等离得远了些,小声询问言承旭:“那人怎么回事?怎么大白天的就躺在路中间睡觉?”
“他啊?哎,说起来就烦。”
言承旭回头看了眼,觉着这大老远的,那老人也听不见了,也嫌弃道:“这人两个月前就在那了,那时候宵禁令都没出,他就一天到晚在那躺着。
宵禁令实行后他还在那!
雷打不动,赶都赶不走!
“而且他还没事干,整天不是睡觉就是睡觉,要不是街对头包子铺的张妈心肠好,每天都施舍给他几个馒头,估计饿都饿死了!”
“他就一直待那啊?”
戴明好奇道:“那他这么久了,就不失踪?”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