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娘拐过角门,便小跑起来,身后蛇信子般的眼神,如影随形。
一路跑去后罩房,二丫那处。
见人就拉去角落,神情然肃的低低询问:“可能出去?阿姐有事相托。”
二丫左右看了看,不应声,略点点头。
摸出去不难,后墙脚根处有个小洞,荒草掩盖着,只她一人知晓。
“庵里可有后门?你悄悄寻摸着出去,别叫人发现。
下了山,直往南边去,经过一片林子再往东。
约莫半个时辰的脚程。
去镇上衙门里,找一个叫武怀安的,他是衙门都头。
让他多带些人来,就说先前劫道的贼人,藏在清月庵。
要快,晚了怕是让人给跑了。”
“阿姐为何自己不去?”
二丫年岁虽小,却也知其中凶险。
苏春娘留在这里一刻便有一刻的危险。
几月前的劫道案,衙里下力气大肆追捕。
抓到的盗贼叫押去府城砍脑袋,在周边几个城镇闹出不小动静。
便是她们这些眼里只为吃食奔波的,行乞时,也听了几句耳语。
“阿姐得看着他。
此贼杀人越货,犯恶累累。
若不抓住,往后不知多少人要遭殃。”
“他不认得我,我替阿姐看着。
且阿姐脚程总要比我快些。”
二丫竟妄想舍身替换,苏春娘由不得她胡来。
“不行。
你向来机灵,我知你定能办到。
别耽搁了,快些出发。
那人机警非常,一点点风吹草动,必定有所察觉。”
末了,又不放心的叮嘱,“如遇险境,一切当以自身为重,切记。
路上当心。”
苏春娘说完,不及多想,深喘几息平复心绪,面色如常的转身去了前头。
正殿里,女尼们还是颂经祝祷。
颂的是《观音心经》,共260字。
以亡者七七事计,翻来覆去念上整整四十九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