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名将-《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第二章 军事名将(第1页)
🎁美女直播

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武

大事记: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孙武(约公元前551-?),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孙武的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田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食邑,并赐姓孙氏。

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

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

此时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斗争愈演愈烈。

大约在公元前517年,年轻的孙武毅然离开乐安,投奔了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伍子胥。

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结为密友。

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

孙武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写成13篇兵法。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

阖闾即位后,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

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闾江县西),阖闾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疲惫之师不宜久留,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吴王便下令班师。

孙武和伍子胥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阖闾和伍子胥、孙武便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界处。

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收缩部队,调集主力,防守于汉水一带。

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孙武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

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仓猝出兵越国。

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

勾践施展巧计,派死刑犯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一番后,自刭于阵前。

吴国士兵看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负重伤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

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大败越军,勾践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被吴军团团包围。

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富足,越军精悍。

公元前482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动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孙武所梦想的由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

这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