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
内容:(山草)补肺气实腠理黄(专入肺。
兼入脾)。
味甘性温。
质轻皮黄肉白。
故能入肺补气。
入表实卫。
为补气诸药之最。
是以有耆之称。
且着其功曰。
生用则能固表。
无汗能发。
有汗能收。
是明指其表实则邪可逐。
故见无汗能发。
表固则气不外泄。
故见有汗能止耳。
又着其功曰。
熟则生血生肌。
排脓内托。
是盖指其气足。
则血与肉皆生。
毒化脓成。
而为疮疡圣药矣。
至于痘疮不起。
阳虚无热。
(机曰。
保元汤用黄。
原出东垣治慢惊土衰火旺之法。
今借此加减治痘。
以其内固营血。
外护卫气。
滋助阴阳。
作为脓水。
其症虽异。
其理则同。
故去白芍加生姜。
改名曰保元汤。
炙黄三钱。
人参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片。
水煎服之。
)书言于耆最宜。
皆是取其质轻达表。
功专实卫。
色黄入脾。
色白入肺。
而能升气于表。
又言力能补肾。
以治崩带淋浊。
是盖取其补中升气。
则肾受荫。
而崩带淋浊自止。
然与人参比较。
则参气味甘平。
阳兼有阴。
耆则秉性纯阳。
而阴气绝少。
盖一宜于中虚。
而泄泻痞满倦怠可除。
一更宜于表虚。
而自汗亡阳溃疡不起可治。
且一宜于水亏而气不得宣发。
一更宜于火衰而气不得上达之为异耳。
黄书言性畏防风。
其功益大。
盖谓能以助耆达表。
相畏而更相依。
是以如斯。
若使阳盛阴虚。
上焦热甚。
下焦虚寒。
肝气不和。
肺脉洪大者。
则并戒其勿用矣。
出山西黎城。
大而肥润箭直良。
瘦小色黑坚硬不软者。
服之令人胸满。
(震亨曰。
宜服三拗汤以泻。
)茯苓为使。
恶龟甲白藓皮。
反藜芦。
畏五灵脂防风。
血虚肺燥。
捶扁蜜炙。
发表生用。
气虚肺寒。
酒炒。
肾虚气薄。
盐汤蒸润。
切片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