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庄子认识生命世界的真相-《庄子智慧讲堂》

第5章 庄子认识生命世界的真相(第1页)
🎁美女直播

庄子的眼界与我们一般人不同。

一般人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宇宙)。

而庄子不然,他经常是站在宇宙角度来看事物,因而感觉与一般人迥然不同,一般人认为是大的,他可以看成小的;一般认为小的,他可以看成大的。

一般人是站在人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之间是界限分明、确定、不可逾越的。

而庄子却不然,他经常是站在“道”

的立场来看待万物,因而万物之间没有明确固定的界限,而是彼此一体,万物齐一;物与物可以相互转化,是为“物化”

万物是一体的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

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

——《齐物论》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从道的观点说明了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

小知识

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电荷的运动具有电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具有原子能等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这些实例说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是通过做功来完成的这一转化过程。

(3)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科学地阐明了运动不灭的观点。

它可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中,各种形式,各个物体的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整个自然界也可看成一个孤立系统,而表述为自然界中能量可不断转换和传递,但总量保持不变。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6个国家的10多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或否定热质说或独立地提出了能量守恒观点。

俄国化学家盖斯于1836年发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即证明了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守恒的,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

德国医生J.R.迈尔,于荷兰远航东印度船中任船医时,在热带地区看到海员静脉中的血红于在欧洲时,他联系到L.A.拉瓦锡的燃烧理论,认为机体需热量小,食物氧化过程减弱,静脉血中留下较多的氧,从而想到食物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等效性。

又从海员谈话中听到海水在暴风雨中较热,想到热和机械运动的等效性,1841和1842年连续写出论自然力(即能)守恒的论文,并从空气的定压和定容比热之比,推算出热功当量为1卡等于365克力·米。

因此迈尔是公认的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人。

J.P.焦耳是英国的酒商和业余的物理学家,从1837年开始就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以后又用多种机械装置反复测定热功当量,一直工作到1878年,终于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值(他用的是英制,换算后为4.51焦/卡),和现代值很近,从而为能量守恒奠定了巩固的实验基础,因此也被公认为发现人之一。

德国生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在不了解迈尔和焦耳的研究情况下,从永动机不可能出发,思考自然界不同的力(即能)间的相互关系。

在专著《力的守恒》中提到张力(今称势能)和活力(即动能)的转换,还深刻地阐明热的本质:“被称为热的量的,一部分是指热运动活力的量,另一部分是指原子之间张力的量。

这些张力在原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时能引起热运动,第一部分相当于称之为自由热的部分,第二部分相当于称之为潜热的部分。”

他还分析了在电、磁和生物机体中的力的守恒问题。

尽管他系统地完整地综合了能量守恒理论,他仍把发现定律的优先权让给迈尔和焦耳。

此外,还有好几位科学家对这条定律作出贡献,但这条揭示力、热、电、化学等各种运动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融为一体的重要定律,在诞生初期却受到重重阻挠。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