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咏梅-《元曲三百首》

双调清江引咏梅(第1页)
🎁美女直播

贯云石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译文】

那枝上梅苞娇娆地绽放,像是要对人诉吐心里话,叫我怎忍心轻轻采摘它?这梅花开在溪桥淡淡的晚霭中,这梅花开在茅屋皎洁的月光下。

有多少春情春意,在花中包纳!

【赏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这首小令正是物我交融的产物。

小令写的是郊外黄昏的野梅。

一上来,诗人便把梅花当成美人佳丽,视作知心挚友,写她的娇柔可爱,含情脉脉,依依向人而又欲说还休。

诗人的“不忍轻轻折”

,既显示了他怜香惜玉的一往深情,也是慑服于梅花惊人的娇艳。

接着三句,则进一步由野梅外在的幽姿,一直深入到它们内含的风韵。

“淡淡烟”

、“澄澄月”

,自然不妨按字面解为环境的陪衬,烟笼月罩,愈显娇美;但从作者陶然醉心于观照的痴迷来看,“淡淡烟”

、“澄澄月”

也可说是野梅本身芳姿的写照,正因其意态朦胧,素淡而明艳,故与烟月浑不可分辨。

作者点出“溪桥”

、“茅舍”

的典型环境,恰恰印证了这种视觉的变相效果。

暮色中的溪水清澄,桥影黝黑,丛生于桥边的野梅着花满枝,色彩处于溪、桥的中间层次,远望一片,是“淡淡烟”

;茅舍向月但不能反光,却因周遭开放着白色的梅花,崇光泛彩,铺泻出一派银辉,皎洁清莹,是“澄澄月”

“溪桥”

、“茅舍”

,又是郊野的风光,梅花在这里生长开放,则又暗见其远离尘俗、安于淡泊、孤芳幽独、清逸高洁的品性。

它们虽托身于野外,寂寞于寒冬,却潜藏着生命意义上的至高至美。

诗人别具青眼,有会于此,用“包藏几多春意也”

结束了全篇。

这是一种赞美,也是一种期望。

以之与首句“芳心对人娇欲说”

对读,不难得知“芳心”

所欲吐诉的,正是它“包藏”

着的“几多春意”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