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性格已使许广平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于是她公开向学校、社会发起了反抗。
192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在这里她有幸受教于鲁迅先生,从此开始了与鲁迅的友情,在以后的斗争中得到了鲁迅的指点帮助。
1924年反动校长杨荫榆强迫三个因交通被阻,未能如期到校的学生退;学,这引起全校学生的公愤。
许广平站在这次学潮的前列,领导了这场斗争,校长贴出布告将她和另外5个学生开除,她没有被压伏,以学生会总干事的身份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斗争。
她们不允许杨荫榆再进学校大门。
北洋军阀为了制止这次风潮,由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出面,派人武装占领了女师大。
在这危急时刻,鲁迅挺身而出保护了刘和珍、许广平等人。
叛逆的性格,使许广平不可能成为“规矩的学生”
,这次事件刚过,新的背叛高潮又来了。
许广平与鲁迅结成夫妇后,“三·一八惨案”
发生,许广平、鲁迅先后南下去了广州和厦门,她出任广东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师,鲁迅被聘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师。
次年春,广东发生了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势力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鲁迅毅然辞去国民党政府给予他在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许广平也坚定地与鲁迅站在一起,给鲁迅以极大的支持。
鲁迅多次在广州文化界进行演讲,许广平始终跟着鲁迅做翻译。
7月,国民党在广州市教育局举办广州首期学术演讲会,他们想利用鲁迅在知识界中的威信来蒙蔽一批人,同时也想借机会抓住鲁迅倾向共产党的证据。
许广平在演讲会上配合鲁迅讲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用历史故事含沙射影抨击国民党右派无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腥罪行。
鲁迅和许广平配合默契,使演讲不断出现高潮,赢得知识界的热烈拥护,反动派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抓不住任何证据,只能作罢。
革命失败后,许广平和鲁迅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投入战斗的情景,深为感动。
他们毅然离开了反动气焰嚣张的广东,奔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
在上海,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从此鲁迅全身心地投人了文学创作,许广平也在文化界奔忙。
她和女师大校友办了《革命的妇女》杂志,并亲自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把矛头指向蒋介石。
她指出,国民党右派结党营私、相互勾结,专门进行反共勾当,而自己却升官发财;她对广大妇女的悲惨生活也给予了披露,指出女工是“人间最黑暗地狱的囚徒”
。
1936年,鲁迅由于长年的紧张工作及工作环境的恶劣,得了气喘病,鲁迅在病情越来越重的情况下仍不肯放下笔。
许广平除了仔细照顾鲁迅的生活外,每天还要替鲁迅会客、处理书信等十分辛苦。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病逝,许广平的心几乎破碎,天天以泪洗面,但是她并没有消沉,而是强忍悲痛坚强地走出来。
为了坚持鲁迅的革命立场,传播鲁迅的革命精神,她坚持参加斗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941年上海沦陷时,日寇抄走了鲁迅的部分手稿,抓走了许广平。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可她临危不惧,用鲁迅的“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牺牲个人,保存团体”
精神进行斗争。
敌人采用了惨无人道的“电刑”
,她几次被折磨得昏厥,醒过来后,仍咬牙坚持,至死不出卖革命同志和朋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