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情就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观念:那就是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有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地行动起来。
因为,办事情要想成功就要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这许多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一次行动胜过一筐空想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
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
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
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
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
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凭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
形象。
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
“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
海明威说。
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
、“我失望”
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
、“钓鱼吧”
。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
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
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东西,但要紧的是付诸行动。
任何事情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
机会眷顾勇于行动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放弃,也有人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抱怨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
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后不断晋升到高位!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