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么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做人无信不立
做人无信不立,别人也许不小心吃了你一次亏,却不表示他会继续吃一百次亏。
果菜外销一向是中国庞大的外汇收入来源,大市场一天的成交量可达上亿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几年前,流行起养生风,人们开始喜欢吃绿色蔬菜,由于中国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培育山野菜,因而所种出的山野菜十分新鲜甘甜,利润丰厚且供不应求,是农民的重要生财之道。
麻烦的是,山野菜的最佳收成时间只有十天左右,采收完毕之后,还要摊在阴凉处晾晒一天,隔天翻面再晒一天,把水分充分蒸发。
如此一来,主妇们买回去之后,只需要再用冷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吃到又鲜嫩又青脆的山野菜了。
但是种山野菜的农地有限,步骤又繁琐,一些农民于是开始想办法增加山野菜的收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长到了适当的大小就采集下来。
而且,为了省去晾晒的时间,干脆直接放在炉子上烘烤,不到两个小时便干透了。
这些赶工出来的山野菜,外表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食用时,不管在水里浸泡多久,还是一样又老又硬,难以下咽。
经销商纷纷提出抗议,可是这些农民还是屡劝不听,商人只好对山野菜进行全面封杀。
最后,这些农民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换来了一堆卖不出去,又食不下咽的山野菜。
当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时候,请记得别人也不会是笨蛋。
对人诚信也就等于让自己好过,投机取巧或许能得到眼前的小利,却将失去更重要的信誉和大利。
人活在世上不只一天,而是一生,该担心的也不只是明天,还有往后的许多年,与其今天好过,不如将来日日都好过。
三国时代,征战连年。
有一回,蜀、魏两军于祁山对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只有十多万,而魏国的司马懿却率有精兵三十余万。
两军交锋时,蜀军原本就势单力薄,偏偏在这紧急关头,军中又有一万人因兵期将到,必须退役还乡,一下子少了许多兵力,对蜀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服役期满的老兵也都归心似箭,忧心大战将即,可能有家归不得。
两相权衡之下,将士们向诸葛亮建议,让老兵延长服役一个月,待大战结束后再还乡。
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了,但是诸葛亮却断然地否决道:“治国治军必须以信为本,老兵们已为国鞠躬尽瘁,家中父母妻儿望眼欲穿,我怎能因为一时的需要而失信于军、失信于民呢?”
于是下令所有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
老兵们接获消息,感动不已,个个热泪盈眶,想到如果自己就这么走了,岂不是弃同胞和家国于不顾?
丞相有恩,军民也当有义,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于是,老兵们决定上下一心,打赢最后一场战争再走。
老兵的拔刀相助,大大振奋了其他在役的士兵,大家奋勇杀敌,士气高昂,抱着必胜的决心,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势如破竹,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与其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不如说他以诚待人,贯彻始终,因此深得军心,是为一代名帅。
越在紧急的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最大的考验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取决于自己;最重要的评价也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处困厄而不改其志者,他的志向不会朝楚暮秦、随风转舵,他的成就自然也非一时一刻,而是细水长流、源源不绝。
有一天早上,曾子的老婆到市集买东西,带在身边的儿子要妈妈买熏猪肉吃,为此哭闹不休。
街上的人很多,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这对母子,曾子的老婆觉得难为情,为了安抚儿子的情绪,便哄着他说:“别哭了,你先回去,等会儿我回到家里,再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到有肉可吃,便止住了哭声,乖乖地回家去了。
当曾子的老婆从市集回来,一踏进家门时,便听见猪的嚎叫声,没想到曾子正准备动手杀猪。
曾妻连忙制止他说:“相公,你为何要杀猪?”
曾子说:“你不是答应儿子要杀猪吗?”
曾妻连忙挥挥手说:“唉呀,我只不过是哄哄他。”
曾子听了老婆的话,满脸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如此?孩子是无知的,他们只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听从父母的教导,这么欺骗他,不是教他学会说谎吗?一旦你欺骗了儿子,咱们的孩子以后便不会再相信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教出好孩子呢?”
于是,曾子毫不迟疑地立即动手,将那头猪杀了,让儿子开心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的确,我们不应该亵渎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承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