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栈里,苏轼一阵苦笑,虽然早已知晓自己是被贬到黄州,但真正知晓官职之时,他却没有办法不失望。
他学通经史,甫一入京便与弟弟以西晋名士陆机、陆运兄弟一人自许,抱的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向,结果尚未开考,便被告知自己最终只得了个偏远之地有名无实的虚衔,难道那些志向就要落空了吗?
宋初。
赵匡胤很不爽:“到底为什么把苏轼给贬了?”
苏轼为他们大宋争了多少光啊!
这么大个词人说贬就给贬了?
“皇兄勿要动
()怒,
被贬自然是有原因的,
说不定是犯了什么大错呢?”
赵光义赶紧劝说。
“他能犯多大的错?”
不得不说,赵匡胤对苏轼有那么点滤镜了。
【孔子曾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意思是说,青年人是值得敬畏的,你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前一代呢?但他后面还有一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没干出什么事业,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很明显,周瑜早早完成了任务,而苏轼则不幸地陷入了中年焦虑。
】
话音刚落,不独苏轼,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贺李商隐罗隐等人俱是觉得膝盖中了一箭,虽然夫子可能更多是在自嘲,但不得不说,他们都被内涵到了。
【苏轼本来是一个天之骄子,他后来写给弟弟苏辙的诗,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一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一陆,是西晋文士陆机和陆云,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俩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他们的祖父——陆逊。
】
三国。
孙权眼睛一亮:“陆逊,现下是不是在海昌任屯田都尉?”
鲁肃记性极好,当即便答道:“不错,还兼着海昌县令,听说他曾在海昌开仓济民,颇得民心呢。”
“是个有才的。”
孙权赞许地点点头,“这样,给他去书,让他回吴郡,我要亲自见见。”
他记得先前楚棠说过,陆逊接替周瑜,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刘备,又在后世如此闻名,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这等人才,拿来考校一番,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西晋。
陆机陆云神情颇为复杂,苏轼夸他们了他们固然高兴,但后世对他们兄弟一人的熟悉度竟不如祖父,祖父固然当世英豪,但这不就说明,他们兄弟一人没有光耀门楣吗?
一时之间,一陆也觉得被孔子的话击中了。
【不过一陆也是很有名的,他们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了有名的“太康诗风”
,陆机另有一篇《文赋》,是魏晋南北朝四大文艺理论之一,至今仍有研究。
】
还好,还好。
兄弟一人对视一眼松了口气,不算辱没先祖。
文赋是么?陆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将这篇文论写出来,为陆氏扬名。
南梁。
钟嵘翻了翻手边的《文赋》,陆机这篇小文明辨文章体别,论述创作之机,文字富赡而机警,确实担得起后世的赞誉。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