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通紧紧盯着影像上的女子,他想知道更多和他的国家有关的事。
就比如这场战役,尽管他从屈瑕口中曾经听闻过前因后果,此女想要说的却好像不止于此。
【不过虽然屈瑕觉得有点麻烦,另一位楚国大夫斗廉却胸有成竹,劝他放宽心,理由是这样的:郧人驻扎在自己国家
的边境,肯定没有进入他国国境那么警戒,何况它已经看到另外四国前来,就会更觉得放心了。
】
【他于是提出让屈瑕去郊郢城对抗四国联军,自己则带领精锐部队晚上去偷袭郧人。
郧人有城池可以凭依,再加上认为四国会来支援,绝对没什么斗志,这样斗廉胜利的几率就会很高。
一旦打赢郧国,其他四国也会退却的。
】
【确实很有想法啊,感觉这个时期的计谋基本都类似这种,先找出敌军中的一个弱点,针对弱点特别攻击,然后再由点到面逐渐扩大攻击范围。
都很会抓短板,虽然是反向抓。
】
【不过屈瑕呢,就比较求稳,他觉得这样搞奇袭万一有个闪失不好,所以向斗廉表达了疑惑,我们为什么不请求王增兵呢?这思路其实也没错嘛,稳扎稳打。
唯一的问题是,有的时候战场上兵贵神速,等增援可能会等出严重后果。
】
【斗廉扯了一面大旗给屈瑕吃定心丸。
他说战争如果想赢,主要还是在于大家要上下一心,而不在于军队的人数多少。
你看看人家商和周的大战就知道了,军队人数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已经是完整的军队了,有什么好增援的。
】
“伐商啊。
()”
寤生睁开了眼,他也只是在祭祀时,听过宗庙的颂歌。
据说是非常宏大而悲壮的战争,有亿万人参战。
那是他们属于他们周人先祖的传奇,尽管事到如今,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国名相称,而不再如以往那样称自己为周人。
【这里是一个常用典故哈,所以斗廉明明说得不清不楚,还觉得屈瑕肯定能听懂。
根据《孟子·尽心下》,武王伐商时,周有战车三百辆,虎贲之士三千人,考虑到战车也有自带步卒,所以大概也就是几千人的军队规模,多不过万。
】
【但是昭公二十四年《左传》引用《大誓》——这是个什么文献谁也不知道,但是考虑到《尚书》有《牧誓》是伐商之前的誓师词,这个《大誓》估计也差不多。
里面有一句是这么说的“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⑾()⑾『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
【关于这个人数呢,肯定不可能有这么多,就不现实嘛,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根本不可能供得起一亿人更别说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