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正惊惊慌慌之时,忽又听得一声“师父来也”
的叫声传来。
众家僮纷纷说道:“这叫声必定是那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发出的。”
太保也点头说道:“没错,正是他!”
三藏闻言,不禁好奇地问道:“这究竟是什么老猿?”
太保回答道:“这座山以前名叫五行山,只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才改名为两界山。
早些年间,我曾听老人家说过,在王莽篡汉的时候,天上降下了这座山,山下压着一个神猴。
这神猴不惧寒暑,也不需要饮食,自有土神监押着他,让他饿了就吃铁丸,渴了就喝铜汁。
从古至今,他一直被冻饿折磨,却始终不死。
想必这叫声就是他发出的。
长老不必害怕,我们下山去看看吧。”
三藏无奈,只得依从悟空所言,牵着马缓缓下山。
行不多时,便见那石匣之间,果然有一只猴子,正露着头,伸着手,胡乱地招着手,口中叫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
来得好!
快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这长老赶忙近前,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他尖嘴猴腮,一双金睛火眼炯炯有神。
头上堆满了苔藓,耳朵里也长满了薜萝。
两鬓边头发稀少,却多是青草;下巴上无须,却有绿莎垂挂。
眉间布满尘土,鼻凹里也全是泥巴,模样十分狼狈。
再看他的手指粗壮,手掌厚实,上面满是尘垢。
所幸的是,他的眼睛还能转动,喉舌也能发出声音,说起话来虽然利便,但身体却无法挪动分毫。
正是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今朝历经磨难,终于要脱离这困厄的天罗地网了。
刘太保果然胆量过人,他大步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为那猴子拔去了鬓边的杂草和颔下的莎草,然后轻声问道:“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那猴子回答道:“我没什么话,让那个师父上来,我有话要问他。”
三藏听到后,走上前去说道:“你问我什么?”
那猴子说道:“你可是东土大唐国王派往西天取经的人吗?”
三藏回答道:“我正是,你问这个做什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