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他方才还甚以为英明。
【但问题不大,赵武灵王虽然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军事政治遗产——赵边骑还在。
那是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
可惜,经过长平惨败之后,赵国国力极度衰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武力充沛的赵国。
而匈奴嘛就是这样,趁你虚弱,屡屡挥师南下,杀烧抢掠,而赵军每战必败,边境亦是夜不能寐,人心惶惶,赵国几乎成了已经慢慢强大起来的匈奴眼里的肥羊,而赵人就是那活靶子。
正是在这个时候,那个男人他出现了,没错,就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
秦王政听到李牧的名字就甚感头疼。
此等神将为何生于赵国?若是秦人该多好,那恐怕他早已一统天下,不用到现在还在为了灭赵而奔波。
赵孝成王则颇为自豪。
看看他眼光多么卓著,虽然他对李牧总不听王令十分不满,但无论如何,在素来看重出身的赵国,李牧这样一个寻常白衣能够成为领兵的将领。
他功不可没。
【提到李牧,就不得不提到雁门关。
雁门自古出良将,而李牧是其中的第一个,更是最著名的那一个,他几乎与雁门关一起,化作了中华的文化符号之一。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却有其独特之处,他是四大名将之中唯一一个因对外战争而扬名的将军。
更是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首次以步兵大兵团战胜匈奴强悍骑兵兵团的辉煌战绩,而且重点还是全歼,直接导致匈奴远遁,从此十数年不敢南窥赵境。
顺带提一句,专家怀疑,此时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单于正是头曼单于,划重点,后面要考。
】
先是听到李牧是唯一一个因对外战争而扬名的将军,各国将领们都不服了。
谁打得不是对外战争啊,怎么就他李牧值得这样的夸奖?
而后才听明白,合着在后世人眼里,他们诸侯国间的战争,那都属于是内战啊。
各诸侯王有点心虚。
是呢,毕竟都属于周天子管辖嘛,差点给忘了,有点尴尬。
已经一统天下的始皇帝格局自然不一样,听到了自己最为挂怀的匈奴之事,也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
头曼单于,不正是此时的匈奴单于吗?
为何划重点?头曼做了什么不利于秦之事吗?难道是趁着他秦末混乱之际杀进秦国了?
看来是揍得还不够狠。
!
()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