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秦穆公殉三良后,导致秦国一直被其他诸侯国嗤笑为“蛮夷之国”
,各国贤才在其他国家混不下去了才会勉勉强强来秦国发展。
一直到秦献公宣布废除殉葬制度后才得到缓解。
这么喜欢殉葬,后世是不缺人,还是不学历史不看书?
【商朝时,还有浓厚的母系氏族残留】【这一点,我们能从殷墟妇好墓以及殷墟甲骨文中窥探】
【殷墟,原称"北蒙",它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妇好墓在小屯西北约100米,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年代与墓主的商王室墓葬。
】
“后人倒是也喜欢踏青,只是为什么非得去什么遗址或者陵墓?”
刘彻十分不理解,也十分的别扭。
最别扭的,是去都城遗址和王室的陵墓,这让同样身为统治者的刘彻感觉十分别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仿佛自己的茂陵也要遭此待遇。
至于踏青,先秦时代就有,《诗经》里也有大量描述踏春时男女相遇相识的诗歌。
大唐著名的游玩之地乐游原,便得名于汉朝。
汉朝人还会在清明时节春游途中“设乐踏舞”
、“顶杆娱乐”
和“攀树摘花”
,从名字就能看出,玩乐的花样百出。
隋唐时名士会在乐游原设宴写诗,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比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留下了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清明时节踏春是大家最休闲放松的时刻,名士清谈,百姓玩乐。
在不同时代,还因为游春诞生了许多名画。
隋朝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迄今存世最古的画卷;唐朝张萱《虢国夫人春游图》,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明代唐寅的《春游文几山》和陈洪授的《松溪品茗图》等作品。
【妇好墓中出土的陪葬品中,青铜兵器有134件,器种有戈、箭头等。
】
【这些随葬品比较特殊。
首先,在古代葬礼习俗中,男性随葬品多有兵器,女性极少,妇好墓中有这么多兵器,与生前带兵打仗有关】
>
【同时,里面还有两件比较特别的铜戈,刃部是用玉石磨制而成,后面是铜制,并用绿松石镶嵌。
在古代,绿松石被认为是当年女娲补天的神石。
在夏商周时期,绿松石器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
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神采奕奕地看着天幕:“大唐的平阳昭公主同样英姿飒爽,战功赫赫。”
平阳昭公主和她的娘子军,在李世民看来就是大唐最武德昌盛的女子。
长孙皇后同为女子,在一旁眼神微微暗了暗。
平阳昭公主死后被封为定国公主又如何,有自己封地吗,建国后还被允许掌握兵权吗,就连随葬品都不会给她随葬兵器兵符。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