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张的皆为纸,可以用绳子
装订成册,
便于收纳。”
秦王政没着急去看内容,
拿过书册仔细研究了一番。
片刻后满意地点头,显然对这个新发明很满意。
这么小一份册子,重量几乎只和单根竹简差不多。
可是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这么多字用十卷竹简怕是都写不完。
秦王政忍不住问道:
“造价几何?”
扶苏答道:
“原料廉价易得,只需耗费些许劳力罢了。
若能令墨家继续改进打碎纸浆的工具,成本还能再降。”
扶苏接着又说起了造纸十分耗费水源一事。
主要是造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需要先处理一番,祛除杂质,才能将清水倒掉。
而且最好不要随便倒入寻常河流中,避免污染饮用水。
应倒入特意挖出来的沟渠,借此与河流错开。
再引沟渠里的水灌入大河而非寻常小河,依靠大河的自净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造纸所用的水溶性污染原料无非是碱液一类的,在大江大河的巨量河水稀释下,基本就不剩什么了。
至于初步过滤杂质时分离出来的废渣,都是沙尘、纤维一类的东西。
其实这个也可以拿来压制成不用于书写的“纸”
,类似纸盒等。
也能拿去燃烧充作燃料,甚至是肥料。
秦王政认真听着儿子详细缜密的安排,又提了几个问题。
例如碱液如何制取的,造纸成本不高,那碱液的制取呢?
扶苏也一一答了。
其实碱并不难弄,冬日可以去盐湖寻找,直接就能捞到碱。
寻常时期可以利用草木灰制碱,也不算麻烦。
盐湖虽然在西部高原比较多,但其实蜀地也有。
大秦境内供应的盐不少就产自蜀中,取碱十分方便。
秦王政考教完儿子,这才满意地下令提高造纸工坊的规模。
而后重新翻开书册,去看儿子在里面写了什么。
书中扶苏特意用了两色的墨,将修改后的条例区分开来。
秦王政初初查看时还没翻到异色的部分,只当儿子是抄了一遍秦律。
等看到修改过后的律令,表情瞬间严肃起来。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