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燕太子要是当真去了咸阳的话,辟谣哪有到手的人质香啊,肯定是要顺便把太子也扣留下来的。
大不了对外就说:秦都咸阳建设得极好,不仅燕王流连忘返,连太子过来一瞧都不肯走了。
它秦国拳头大它说了算。
燕国太子只好遗憾地向群臣表示:
“父亲还要在秦国多待一段时间。”
他没有明说到底是燕王不肯走还是秦国不放人,只陈述了一个既定事实。
众人想要怎么理解都行,反正他这个太子是左右不得罪。
只是为了防止心有愤郁的人坏事,太子还是拿出了燕王喜的手书。
他叹了口气:
“此书信确为父王所作,不过……”
聪明人在心里自动接上:不过不管燕王是不是情愿写的,我们对外只能承认秦国的说辞。
忠心臣子则在心里接上:不过此信大约为秦国所逼,然而大王人质在手,他们不能轻举妄动,免得秦王撕票。
众人瞬间达成一致,不再说秦国扣押燕王的话,避免触怒秦王。
遥远的陈县。
燕王喜自从上次识时务地写了一封信之后,就自觉自己已经很乖觉了,秦人应该不会折磨他。
事实也确实如此,对比赵人的待遇,赵高给燕王喜的算是很不错了。
燕王喜苦中作乐地跑去围观了一下赵人受难记,心情有些愉悦。
之前赵人被克扣了口粮,连粗麦饭都吃不上,真是惨得不行。
大约饿了有两天,终于重新分到了稀汤寡水,不至于饿死当场。
但秦国的宦官赵高说了,以后只有这种谷粒稀疏到能照镜子的汤粥可喝。
若是想吃饱饭,那就得付出劳动。
一群庶民不用劳作就能有饱饭吃,真是便宜他们了。
既然说是庶民,自该像庶民那样种粮食,自给自足。
陈县有充足的官田给他们耕种——主要还是贵族没干过农活,每个人也种不了几亩地,赵高干脆没给他们分太多田。
赵人们每天都会被看守的士兵一大早叫起,喝下一肚子的稀粥水,就得拎起锄头等农具,在士兵的押送下前往县城郊区的农田进行耕作。
秦人也不管他们种得好不好,反正安安分分种一天地不闹幺蛾子,就能吃上一顿饱饭。
以前贵族是可以一日三食的,可他们现在都是庶民了,只有两顿饭。
早上的稀粥已经算一顿了,所以数下来,每天其实就一餐能吃饱。
燕王喜美滋滋地吃着色香味俱全的三餐,只要看一眼贵族,就觉得食欲大增。
若不是为了维持诸侯王的形象,他能让人把自己的饭摆到田间,当着所有赵人的面吃。
燕王喜的快乐只持续到齐王过来探望。
和燕王被限制行动不一样,齐王建是可以到处跑的。
他是当真被请来做客的,秦国暂时不准备翻脸。
于是扶苏示意张良可以用尽所有方法,只要能叫齐王心甘情愿留在秦国不回去即可。
张良把事情办得十分漂亮,齐王建每日都能在咸阳等地找到新奇好玩的事情做。
而且他没有任何的拘束感,根本不曾发现自己回不了国,自然也就不着急离开了。
齐王听闻不少诸侯贵族都被关押在陈县,这日起了兴致叫上张良一起来围观。
他那天在冠礼上虽然已经围观过一回楚王了,但齐王觉得不过瘾。
他上午特意去嘲讽了楚侯一波,到中午又想来看看燕王。
燕王是被关在这里的,齐王清楚这一点。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