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的11月20号,本土第一次对南极展开了科学考察。
而很凑巧的是。
34年后的今天,也就是11月16号。
11天前出发的“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经与不久前完成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2”号相遇。
两艘船正式在南极中山站碰头汇合。
这是本土第38次的南极科考,意义重大。
并且仍然很凑巧的是
“雪龙”也是从魔都港口出发的。
因此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公式变换,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加上洞穴内温度极低的条件。
最后发现有一位寒带科考专家带领的团队出现在陆朝阳这行人中,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没毛病吧?
毕竟御寒服都来了,再来点人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嘛。
这位科考专家名叫欧阳东山,今年42岁。
他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下属的一个依托单位,曾经在中山站担过一段副手。
不过由于专业区间相对局限,几乎出不了什么太大的成绩。
因此欧阳东山目前既不是学部委员,也不是崔晓峰那种离学部称谓只有一线之遥的准院士。
他只不过是一位连公众视野都没怎么出现过的研究员,默默无闻了二十年。
不过既然能被指挥部派到洞穴现场,欧阳东山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需要怀疑的。
只见当众人穿着厚重的抗寒服进入洞穴时,欧阳东山却是将手掌拉开了一道小口子。
随后抬起手,用体表肌肤接触着洞内的寒冷空气。
先前提及过。
这处洞穴内的气候极低。
哪怕欧阳东山所在的位置不过入洞七八米,温度也都达到了零下二十度。
因此才十几秒钟过去。
欧阳东山的手臂便迅速变得苍白起来,甚至极少数部位有转向蓝紫色的倾向。
不过欧阳东山却不以为意,
只见他对着皮肤处用力哈了口气。
在皮肤变得通红的时候迅速拉起了链子。
随后他转过头,有些凝重的对陆朝阳等人说道:
“陆教授,洞内的风有些不对。”
陆朝阳与崔晓峰等人对视了一眼,问道:
“欧阳研究员,这话怎么说?”
欧阳东山想了想,左手手掌在左侧的空气中做了个切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