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闻夫人心善,在她快饿死时给了一口饭,她便把自己卖给闻家,从此死心塌地伺候闻姑娘。”
杜明去当地衙门翻过这个嬷嬷和闻家签的卖身契,顺着契书上的信息找了过去,确实有那么一个丈夫,嗜赌卖女,妻子要和离。
但这个嬷嬷是不是那个和离的妻子,就不好说了。
当地有说妻子和离后跟着行商跑了的,有说去了富裕人家做嬷嬷,还有说被娘家强行二嫁去深山,但娘家人为面子不承认这点。
宫里采选的时候,如果某人的身世像这嬷嬷一样,好像是有这么一个人,但细查以后又不确定这个人就是那个人,那么这人肯定是进不了宫的。
只有像闻周氏那样,她到了姨母家后,可证明她身份的人很多,才有可能通过采选。
但是,这个嬷嬷凭借这些想留在一个普通地主家里贴身伺候这家的姑娘,已经很够了。
就算闻家人为着小心去查探过她的身世,只要查到真有那么一个嗜赌的男人,妻子真和离了,和离后了离开家乡,就会相信嬷嬷说出来的话。
颜楚音听得目瞪口呆,这简直比话本还要离奇:“太可怕了吧,这个嬷嬷难不成是被特意安排到闻家去的,只为了帮牟小妹顺利取代闻姑娘的身份?”
“不止如此。
闻家姨母那边,有阵子一个卖香料人的媳妇,天天约闻家姨母玩纸牌,输给她不少孝敬。
玩纸牌的时候,今天说一两句,明天说一两句,闻家姨母渐渐入了心,这才萌生了送外甥女参加宫女采选的想法。”
杜明说。
之所以能查到这条关键的信息,全是因着一点点巧合。
杜明蹲人家墙根时,闻家姨母刚收到周闻氏寄来的信,随信还送了一些礼过来。
闻家姨母便对着丈夫感慨道:“我当年真是猪油蒙了心了,竟然想送妍儿(周闻氏的小名)入宫,都怪那个卖香料的,天天在我耳边嘀咕。
幸好这事没成,妍儿才能得着这样一门好亲事。
哎,可惜我妹妹没福气,没见着……”
要是杜明没有听到闻家姨母的这番絮叨,这条信息就错过了。
他后来特意又去查了那个卖香料的人,果然早不在那镇上了,说是去外地行商了。
他们满打满算也就在镇上待了一年半。
如果是正常的生意人,按说他们已经给主簿的妻子塞了不少银子,肯定是想要在镇上常住的啊,要不然这银子不是白塞了?
“后来周闻氏没有通过采选,闻家出事时,她不回去参加葬礼了吗,那个时候竟然也没发现换人了?”
颜楚音问。
就算近亲都死了,那也还有族人呢,族内的嫂子婶娘之类的,难道以前都没有见过闻姑娘吗?她们没看出不对来?
说来,要是“闻姑娘”
顺利通过采选,那闻家人就用不着死了。
死了反而显得突兀,活着更好。
一入宫门深似海,他们这辈子都见不到闻姑娘了,上哪知道换人没换人?过上几年,“闻姑娘”
如果有幸成为贵人,再叫闻母出个意外,但还可以留着闻父和闻家弟弟。
反正他们进宫也不能直视贵人,瞧不出问题。
但因为“闻姑娘”
没入宫,所以他们只能死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