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健康的时候知未病与治未病-《不生气就不生病:郝万山说健康2》

在拥有健康的时候知未病与治未病(第1页)
🎁美女直播

我们这本书一直是围绕着情绪与健康展开的,负向情绪和情绪过激可以导致诸多心身性疾病,而身体健康的失调又可以出现控制情绪能力的下降,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这就是形神相关,形神合一。

身心健康对人的一生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但是一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生了严重问题,疾病已经形成,再去寻求治疗方法,那就要费很多周折,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完全恢复健康。

当代虽然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医疗的进步更是远远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

器官移植、干细胞再造、DNA重组,甚至3D器官打印的构想等等,都是希望能挑战生命的极限。

但《黄帝内经》早就提醒过我们“病入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不管科技怎么发达,肯定还是不生病为好。

因此《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是说,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去寻求治疗的方法,而是在疾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采取预防措施。

高明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不是等到混乱、动乱、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采取整顿、治理、镇压的手段,而是在这些混乱、动乱、战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它的发生。

等疾病已经形成了,你才去治疗,各种乱象已经发生了,你才去采取应对手段。

这就像是口渴了,你发现没有水,才想到要去打井。

已经兵临城下需要打仗了,你发现还没有兵器,才想到要去铸造兵器。

这不就晚了吗?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著名的“治未病”

的思想。

但是在当代,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想到“治未病”

呢?《韩非子》中“扁鹊见蔡桓公”

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当扁鹊说桓侯有病时,桓侯说他自己没有病,并对别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意思是说,医生总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并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功劳,这句话很具有代表性。

在现代的人眼里,对于未来身体健康的预测,换句话来说“知未病”

,简直就是个神话。

何况人在年轻力壮、气血旺盛的时候,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和理解病痛的感受。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有病,你就很可能认为,他是在咒你。

可见让每个人自己能做到知未病,从而注重治未病,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个人如何才能知未病,并能及早注意养生,我在《郝万山说健康》中已经谈到,“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

并提到健康——亚健康——疾病衰老——死亡,这是每一个人生命的自然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亚健康就是疾病和衰老的前奏。

所以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大体可以知道,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就是疾病和衰老。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