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撰人不详,“神农”
为托名。
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载药365种,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
。
《名医别录》:简称《别录》,约成书于汉末,原书早佚。
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
《伤寒杂病论》: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著。
现由《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组成。
总结3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南方草木状》:旧题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嵇含著。
全书3卷,总共记载各种植物80种,所记植物名称,多数至今仍在沿用。
此书享有“世界最早的植物志”
、“最早的南方植物志”
之誉。
关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
《抱朴子》:东晋葛洪撰。
是一部具有丰富养生思想的道教著作,也体现了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
《神仙传》:东晋葛洪撰。
葛洪自谓在《抱朴子内篇》撰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古仙之有无,乃作此书。
《药性论》:唐代甄权著,原书佚,兹从诸书辑得佚文403条,分为4卷,按《唐本草》药物目次编排。
该书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故对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论述最详。
有些药还注明单用,或配伍宜忌。
对服药时饮食宜忌也有记载。
《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撰。
综合性临床医著。
该书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
《唐本草》: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唐代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又称《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比西方最早的国家药典——《纽伦堡药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学意义。
《食医心鉴》:唐代成都名医咎殷著。
食疗著作。
约成书于9世纪中期。
书中用食物药方治疗各种疾病。
原书宋代后失传。
今本系日人从《医方类聚》中辑出者。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