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炀表示理解。
在古代,书这东西确实可以当传家宝,更不用说这是韩家几百年来的藏书。
想想都知道有多珍贵。
纪炀道:“幸好你被抓了,否则还不知道这位宗室被困到这。
等朝廷发现,估计人都要没了。”
就算人还在,朝廷都不好意思继续用他。
汴京到灌江府这样远,等汴京那边询问你们知县上任了没有,他们这边再回复没有。
两边再找找的时候,估计小半年都要过去。
困在贼窝小半年,纪炀都要为这位宗室捏把汗。
就算再冷门的宗室,那也是家里仆从甚多,怎么吃得了这种苦。
不过算着时间,估计刚过完年,这位就从汴京出发,前往灌江府上任,也是个有点进取心的。
冲着这点,纪炀肯定要救。
韩潇无奈:“看着他十分年轻,身上脸上伤痕累累,估计想要逃走,但被打得很惨。”
既如此,就更要救了,那边肯定缺医少药。
纪炀想了想道:“你还记得是那个山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
一起去看看???
你可是知县!
纪炀道:“那山贼不敢碰你,更不敢碰我。
多费几句口舌的事,就说这是祖辈故交认识的,给些银子,把人捞出来。”
这些山贼只是求财,就算不表明身份,给些银子也成的。
而且纪炀一直对此处山贼有些好奇,顺便也要去看看。
这些隐患迟早要清除,提前了解也行。
对于这些山贼,纪炀想的当然是招安,强行攻进去,山上那么大,人家还了解地形,会非常吃力。
万一再直接撕票,那就白忙活了。
而且这些山贼里,有许多都是被那三家逼得没办法,这才落草为寇。
只要三地治安恢复,让他们知道山下日子比山上好过,自然而然便会回来。
当然,里面也有真正的穷凶极恶之徒,那必然杀之。
可这个想法,就不用说出来了。
纪炀既是要救隔壁今安县的知县,又要了解此处山贼情况,自然要亲自去谈。
倒也没那么傻,直接去他们寨子里,只要在山脚走一走,说明情况,那边便会有定论。
对别人来说棘手的事,放纪炀这根本不是问题。
但说实话,这样做还是有很大危险。
别说韩家下人不同意,纪炀的手下们自然也反对。
平安跟凌县尉更是异常反对。
“那是山贼,虽说他们胆小,但您的安全才最重要。”
“对啊,您不能不顾自己安危,那小子是个蠢的,活该他。”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