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两毛!
我一天走五趟,可就有整整一块啦!”
一天一块是什么概念啊,每个月能有三十呢。
这可跟在城里拿工资差不多,刚进厂许是还没有三十。
乔小弟想得出了神,明显心动。
乔茗茗给他一个脑瓜崩儿,大声道:“一根五毛你都不许去,我听苹果说好多刚来没一年的知青因为缺钱,去那里后不是手伤了就是腿断了。
就算是小心点,安安全全挣到钱的一个月下来也瘦了好几斤。”
她这话是假的,只听苹果说过有一个知青断了腿另一个擦了手,但这并不妨碍她夸大其词说出来吓唬乔小弟。
这孩子也很虎呢,胆子是兄弟姐妹中最大的。
你要是没把他吓唬住,他今天晚上就敢跑到黄庄去报名。
知青如今下乡都有安家费,可费用不多而且一口气给你发完了。
头几个月知青没适应,赚不到多少工分分不到多少粮怎么办?就只能动用安家费,把钱花个精光。
哦,还有那种得把安家费寄回家的知青,这个年代城里也不好过。
这种时候,没粮没钱,家里不但没有给予帮助还写信要钱的知青,就只能去搬杉木。
乔茗茗想起去年冬天,村里就有两个知青去搬木头。
那白雪皑皑的天气,搬几天下来手都肿得快烂了。
还是杨大夫实在看不下去,偷偷拿了半瓶治冻疮的膏药送给他们。
乔茗茗捏了捏小弟的胳膊:“还没我的胳膊粗,趁早放弃这个念头啊。”
乔小弟没说话,又去处理起竹子来。
乔茗茗缓过来了,开始做饭,伴随着院子里劈竹子的声音,很快把饭菜做好。
吃完饭后,把彰彰放在床上,让衡衡看着妹妹,三人一起合力把竹子处理完毕,如今只剩下动手做了。
怎么做呢?
宁渝挠挠头:“先要做竹管吧?”
乔茗茗撸起袖子:“做呗,咱们先试试。”
宁渝:“可别,我怕竹子不够又得上山。”
他先拿张纸出来,画了画图纸,把各个部位都仔细考虑过后,开始制作。
先是砍出粗细不一的竹管来,然后钻孔,用火烧着烘弯。
这个步骤特别神奇,在火的作用下竹子变得黑黢黢的,然后弯曲成形。
下一步,就是榫接。
最后,上竹钉固定。
从午后的炎热做到傍晚的微凉,他们磕磕绊绊的终于把一张方形大竹床给做好。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