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想要牵头,带动民间的商贾们出海贸易,给大堰带来营收,就得各方面全都顾虑到。
薄时衍此番没准备用那些老人,而是在新科学子里面抓了几个壮丁。
去把以前的海岸贸易规矩以及实施文献给搬出来,归纳整理,去其糟粕。
命令谢家船厂重新扩大开业,投入人力财力,加紧建造远洋船。
这么庞大的数量,显然一个船厂是吃不下的,还得纳入其他家船厂合作进行。
老船工们手艺老道,能够赶出工期,且品质上佳。
再一个就是初始海岸点的选择,江立棠几人商议过后,一致认为铜西湾最合适。
此地早在前朝就开设过码头市场,就近便是昔日谢家的造船厂。
地理位置便利,而湾内居民常年出海打鱼,对气候风向皆有心得,到时候请去船上,极为合适。
铜西湾的当地县志,还记载了丰富的海洋图册,以及其他各类事则。
从各方面考量,适合成为开海禁的第一站。
这么一系列决策下来,基本是上头一张嘴,下头跑断腿。
要做的准备很多,一时半会儿的无法完成。
薄时衍很忙,大多时候早出晚归。
不过他坚持,天刚擦黑就回府,陪着汤幼宁一起用饭。
时日久了,下属们也都知道了摄政王的规矩,是个按时归家的男人。
********
这日休沐,薄时衍带着汤幼宁去秋水阁。
秋水阁是薄镜城的产业,很少有人知道薄时衍有掺和一脚。
他几乎从不过来,阁里有什么东西,掌事的会送去摄政王府。
秋水阁南北走货,还有船只出海,带了大洋彼岸的舶来品。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琉璃制品,以及一些珍珠宝石海上干货等等。
汤幼宁已经拥有了不少琉璃制品,从鱼缸到镜子,现在对它的兴致减半。
更喜欢那些亮晶晶的珠子们,不过,她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玩乐的小娘子,并不会一头扎进去。
薄时衍拿了几盒珍珠过来,个头大形状圆,每一粒都相差无几,莹润漂亮。
汤幼宁的眼睛,却落在的那巨大的海螺上面。
“它是什么?”
她好奇走上前去,伸出细白的小指头轻戳头。
粗粝坚硬的外壳,非常厚实,还带着彩虹般的色泽。
掌事的在一旁陪同,笑着介绍到:“回王妃,这是鲁烈国的渔民们打捞的,螺肉可食用,螺壳能做装饰摆件。”
“它长得真别致。”
汤幼宁上手托了托,大海螺还挺有分量的呢。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秋水阁里收纳了许多珍稀好物,皆是大堰不曾见过的。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