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太少了。
四百,对比一下土豆的功劳还是觉得少。
随即六百八百往上加,更有甚者出到了一千乃至两千。
长孙氏心头一紧,李世民及时握住她的手:“无妨。
太子若想将父亲的关注引向承乾,绝不会只有舆论一种操作。
舆论只是第一步。
让他的人挑起话题为承乾请封,并不断加码,抬高承乾的功绩就是第二步。
“承乾如今的食邑本就是所有郡王中最高的,再往上加,还是上千上千的往上加,不如直接说把整个江山都给他算了。
尤其他们故意说我战功赫赫,又言承乾的功劳在某种程度上不比我差,便是在提醒父亲。
我与承乾为父子,二人一体,我们俩一武一农,天下可得。”
李世民转头看向上方,与李渊的目光碰撞。
不过一次眼神交汇,却仿佛电光火石,硝烟乍起。
李渊转瞬将视线移开,低眉垂睑,脸上的笑容一点点褪去。
李世民冷嗤一声:“莫担心。
总归该来的始终会来。”
长孙氏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他们赢了,今日的事不算事。
若他们输了,便是无今日这遭,承乾也不会有好下场。
因而对他们来说,关键在于最后一役的胜负,而不在于今日事件的发展。
今日这些将他们秦王府抬上天的恭维言语,为他们挑起的偌大声望,于他们赢后反而是好事。
另一边,李承乾本来听大家夸赞听得很高兴,小尾巴一摇一摇的,特别得意。
但越往后越糊涂。
懵,很懵,非常懵。
他慢慢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
听听,听听这些人都说了啥。
一个个跟身处拍卖场一样,叫价跟不要钱似的。
哦,不对,确实不要钱。
因为要的确实不是他们的钱。
他们就动动嘴巴,出钱的是李渊。
想到此,李承乾怒了,他蹬蹬蹬跑到李渊身边:“阿翁,你可千万别听他们的。
他们就知道口嗨。”
众人:???
“敢问小郎君,何为口嗨?”
“就是光知道嘴上说,没半点实际行动啊。
你们说了那么多,什么我虎父无犬子;什么我种出来的土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什么天下黎民都应该感谢我。
“既然如此你们算不算黎民的一部分?想感谢我多容易,我就站在这给你们机会。
你们别只是嘴上说,给谢礼啊。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