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盛夏灼人,A大正式开学。
梁知蕴带着录取通知书和行李坐上了去北市的高铁,梁女士也陪她一起。
母女俩的关系又和好如初,彼此默契地都没有再提那件事。
北市的夏天不同于南市,空气干燥又混着高温。
梁知蕴走出高铁站时,被烈日晃得下意识闭眼,用手掌遮了遮,才看清眼前的城市风貌。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看什么都新奇,目光掠过眼前林立高楼,脑海里竟有个想法:原来这就是他生活着的北市。
出了高铁站就有等在附近的出租车,司机热心地帮忙把行李抬进后备箱,问了句:“来北市上学吧?小姑娘哪个学校的?”
“A大。”
“呦,好学生儿啊。”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人,一路上话都没停,对比之下,反倒把梁知蕴和梁女士显得有些内向了。
车停在A大校门口,校门也是A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梁知蕴还在抬眼观望之际,一个手机镜头就怼到了她面前,她还没反应过来,那边梁女士的照片就已经拍好了。
“妈,我都没准备好。”
梁彤把那张她眼都没有睁开的照片给她看,说:“挺好看的啊,等会发个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我女儿考上A大了。”
录取通知书发过来的时候,梁女士一天发了五条朋友圈,这事在她朋友圈早就人尽皆知了。
梁知蕴想说“没必要吧”
,但开口却成了“你高兴就好”
。
拍完照,母女俩一人拖了个行李箱往里走。
梁知蕴走在前边,没走几步,就看到迎新的学姐上前问她:“同学,你是哪个学院的?用不用我帮你拿行李啊?”
学姐伸手就想接过她行李箱,热情到梁知蕴都有些招架不住。
“我是法学院的。”
梁知蕴微笑着把行李箱往身边挪了挪,“不用麻烦学姐了,行李我自己可以的。”
本来备选的专业还有新闻传播学,但考虑到就业问题,老孟劝她选法学。
学姐见她不需要,收回手向里边指了指说:“最后一个遮阳篷那里,就是法学院的新生报到处。”
“谢谢学姐。”
那边人很多,带着行李过去不方便。
梁知蕴把行李留给梁女士,自己带着身份证去到新生报到处。”
查完宿舍号和领到校园卡后,梁知蕴从推销手机卡的人群中挤出来。
脑袋有一瞬因为缺氧发懵,深吸一口气后她低头看了下上边的照片,果然像柯敏说的一样,用的是那次采集信息的照片。
想起发放校园卡的学姐叮嘱的话:校园卡很重要,千万别弄丢了。
宿舍的门是感应锁,也需要刷校园卡的。
梁知蕴是第一次听说大学宿舍居然用感应门的,油然生出一种不愧是A大的感慨。
在宿管那里登记完信息后,梁知蕴和梁女士一起坐电梯到六楼。
她推开612宿舍的门时,有一位室友已经到了。
两人简单打了个招呼,大概是看到她身边有家长在,室友没再说什么,安静地收拾桌子。
A大的住宿条件很不错,宿舍是三人间,独卫独浴,上床下桌,楼梯还不是普通宿舍床直立式的,而是台阶式的,每一层台阶都能拉开当储物柜。
想到这是未来四年住的地方,报道时的奔波瞬间被冲散,梁知蕴唇角弯了弯。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