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这、确定是写给友人的吗?林苏不禁对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产生了怀疑。
但是这样会不会不太礼貌,毕竟人家都特意来信询问了……
只是信中的文字语言相当肉麻,林苏见了都难以置信,这是薛兴修和乔括写的,他俩平时看起来很正经啊!
什么“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什么“心似长堤柳,千丝又万丝”
……
黄昏已至,宅子里的两个仆人早早做完了晚饭,回去陪亲人了。
只剩下林苏、徐覃和赵方赵圆两兄弟四人。
不过,这也许并不只是这个世界的文人的特性?毕竟现实中,因思念基友而热泪盈眶的古代文人也多得是。
这么一看,薛兴修和乔括也只是初级水平的肉麻而已。
想着想着,他打了个寒颤,不敢深思。
只是,林苏刚提起笔,又停住了……
等等,那么按照这个世界的风气,他是不是也应该要入乡随俗?
呃,反正他马上都要回潭县了,不回信也没关系吧?
在陶府用了午膳,逗了下小表弟和小表妹,林苏便谢绝了陶姑姑、陶姑父的挽留,带着一车子的东西回去了。
陶承宣正在努力克服对林苏的心理阴影,所以此次林苏来拜访时全程盯着他,进行脱敏治疗,只是在林苏看过去的时候会默默移开视线罢了。
然而这似乎是此间文人的特性,每到中秋、除夕这种团圆节日,他们的心就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有些一想到别离的友人,就会潸然泪下。
一腔思念之情无法抒发,就只能写信表达,也不知为何,形成了写信越来越肉麻的风气,似乎不肉麻就不是好朋友——当然,至于心里究竟有没有这么思念,那可就难说了。
总之,大环境如此,无可奈何,只是林苏没想到,薛兴修和乔括都没有免俗,他本以为他们能出淤泥而不染的!
而万世通,明明也身在府城,却也紧跟潮流,给林苏写了一篇长长的信,字字含泪,表达对林苏深深的想念——林苏也不知道,今早他们才见过面,有什么好想念的。
另还赋诗一首,令人见了潸然泪下,什么“碧落黄泉”
,不知道的,还以为万世通在怀念他已经逝去的友人……
果然还是李夫子的信正常多了。
他刚结束乡试,回家就收到了李夫子的来信。
可见林苏刚进贡院考试时,李夫子就迫不及待地从潭县寄来这信了。
李夫子询问他感觉如何,还叫他放宽心,不要紧张,就算这次没中还有下次云云……虽然夫子努力掩饰,但林苏还能看出他语句中的紧张担忧。
林苏当然回道一切都好,感觉很有把握,让夫子不要担忧,又寄了中秋节礼给夫子,向他问好。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