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人送给国民党一位显要人物的挽联就是这么两句:
上联:忠孝仁爱礼义廉
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含义是:无耻,忘八。
中国传统道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对错是非,一切由地位和尊卑关系来决定,基本都可以加个“盲”
或“愚”
在前面修饰。
忠是愚忠,是不问君主对还是不对的,只要你是臣民,你就得忠于君主,不然就不是好臣民。
孝是愚孝,不问父母对还是不对的,你都得服从,不服从就是不孝。
解放之后,就很少有人谈“传统道德”
了,这个很好理解,按照两个凡是的理论,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既然国民党是鼓吹传统道德的,共产党当然没有理由继承过来,跟着鼓吹,代之而起的是“共产主义道德”
。
共产主义道德的最基本特征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由于“集体”
和“人民”
一向是两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这个道德法则基本属于“解释权在中央”
那一类。
根据列宁的定义,共产主义道德分三个阶段,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只表现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身上,夺取政权之后,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则成为全体人民的道德。
静秋是所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的一代,即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
的阶段,应该是“共产主义道德占统治地位”
的时期。
从她出生起,就没有谁提倡过“中国传统的道德”
,只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
到了文革初期,更是盛行“破四旧,立四新”
,五四时期没破完的,文革接着破,庙宇被砸了,古迹被毁坏了,封资修的一套被踩在脚下了,只要沾个“传统”
的边的,都朝不保夕,时刻面临被打倒的危险。
传统戏剧被批判了,传统手艺被束之高阁了,传统节日似乎还没停掉,但庆祝方法改变了,舞龙灯舞狮子划龙船都被“破”
掉了,谁还敢提“中国传统的道德”
几个字?
当然有人要说,在静秋的年代,“中国传统的道德”
是被批倒了,但是她的父母呢?总还是受了“中国传统的道德”
的影响的吧?难道他们没有影响静秋?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