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听到这里,毫不犹豫地开了口:“不行,你史家兄弟升了外省官员,眼瞧着要离京赴任,我舍不得湘云走,已经将她留下了,如今家里人口多,并没有多余的地方安置薛姨太太。”
王夫人听到这里,连忙开口:“不打扰老太太就是了,如今四丫头搬回了那府里,我房后三间抱厦里空了一间,正好可以给薛姨太太住。”
贾母闻言,脸色已经微微沉了下去:“先前四丫头父亲病重,她自然该回去照顾,如今人已经好了,她想回来住,自然是随时都能回来,你放着外头现买好的房子不让住,巴巴地把薛姨太太抬进来住着,难道是让四丫头回来的时候住外头的房子不成?”
王夫人不敢相强,只是到底心有不敢,嘟哝道:“四丫头到底不是这府里的人,早晚还是要回去的,就有几天要来住,和谁挤挤不成呢,非得为她留间屋子?”
贾母脸色微沉:“好了,这等话你也说得出口!
四丫头在咱们家这些年,别的不说,光是扶乩卜算天象,就让咱们家这几年的租子涨了几番,怎么你倒不念四丫头的好?”
“别说咱们家不似那小门小户似的人挤人,就算真没地方,也没有为了外人,让自家姑娘受委屈的道理。”
王夫人不言语了,宝钗心道不好,赶紧上前两步。
“回老太太的话,四姑娘卓尔不群,自然是不该受委屈的,只是还求老太太可怜我们母女,母亲膝下如今只我一女,我若进宫,母亲一人独居,哪里称得上是稳当,舅舅跟姨母又该多伤心呢?”
“还请老太太看在舅舅和姨母的份上,允我母亲进府居住,旁的事二太太自然会安排妥当,不让老太太为难。”
贾母略略哼笑一声,宝钗还是没看懂如今的形式啊。
如今荣国府与东安郡王府结亲,贾家平白多了这样一门大亲戚,自然是想与之交结更深,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把薛家接回来,东安郡王府脸上得多难看?所以,不管有没有地方住,薛姨妈都不应该回来,也不能回来。
宝钗见状,虽是意料之中,但也难免感到失望,她稳了稳心神,上前两步给贾母跪下。
“老太太,宝钗知道贵府也有贵府的难处,只是我母亲毕竟是一个寡居多年的孀妇,要让我放她一人独居,自己入宫安享富贵,宝钗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可这京城里人生地不熟,宝钗在家时尚不放心母亲,何况如今马上要与母亲相隔宫墙内外?”
“只求老太太发发慈悲,允我母亲入府居住,只要有个容身之处,不至于挨饿受冻就好。”
“此既非贵府分内之事,宝钗亦不敢相强,只是老太太若肯雪中送炭,宝钗在宫里亦愿为贵府锦上添花。”
宝钗说完,隐晦地看了看宝玉,又垂下眼来。
王夫人不明所以,贾母倒是懂了。
刚才王夫人说,宝钗进宫是要补元春的缺的,也就是说,她会做大公主的伴读。
大公主如今已经十三岁,再有两年就要出阁,而最重要的是,她与宝玉年纪相仿佛。
虽然贾母心中很看好连璧姻缘,但若是跟尚主相比,那娶黛玉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宝钗心眼多这件事,贾母是领教过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丫头对她母亲总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如果贾家真的将她母亲接回来,那么宝钗就算是为了母亲,也会尽心为贾家打算的。
元春出了宫,贾家在宫里便没有了人,如果宝钗真能如她所言,在宫里尽力钻营,也许还真的能混出名堂来。
贾母犹豫了起来。
但就在这时,一旁的惜春忽然轻轻笑了两声。
“宝姑娘想为母亲安排好后路这件事,我倒是能理解,不过你以为你能在大公主面前说得上话,这可就有些好笑了。”
“大姐姐在宫里那么多年,她都不敢说自己能劝动大公主,薛姑娘以为自己是什么身份?难道单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让皇族公主对你言听计从?”
“再有一点,别说劝动大公主了,只怕薛姑娘入宫之后,连大公主的脚后跟都见不到呢!”
嫌弃此话一出,顿时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宝钗脸上顿时涨红,恨恨地瞪了惜春一眼。
自她入京以来,就好似同惜春是前世里的冤孽一般,两个人竟是从未相安无事过!
可若是从前,薛家还住在贾家的时候,惜春瞧她不顺眼,宝钗或许还可以当她是自矜身份,但现在薛家已经搬出贾家多时,惜春自己也不住在荣府这边了,她又为何非要掺和荣府里的事儿呢?宝钗思及此处,忽然心头一惊。
莫非,她在贾敬寿辰礼上动的手脚被惜春知道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