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顾湘小的时候,家庭还是很和睦的。
她是第一个孩子,乖巧文静,长得又像父亲,还喜欢画画,顾嵩山最喜欢她,常常把“宝贝湘湘”
挂在嘴边。
而相较而言,妈妈则更偏爱活泼漂亮的妹妹。
妹妹长得也像妈妈,简直就是小翻版,很美,非常美。
一般非独生子女家庭都会这样,父母亲相对而言会更偏爱某一个。
但是也是幸福的,平衡的,温暖的。
直到父亲去世,那一年顾湘才八岁,顾沁六岁。
八岁的她已经上小学了,早熟而懂事,完全明白父亲去世的意义,她天天以泪洗面,长时间待在房间不说话,每天拿着画笔画画,看见母亲就忍不住落泪。
而六岁的顾沁,懂事的也比别人慢些,还不明白“去世”
的含义,只是哇得大哭一场,然后该玩玩,该吃吃。
面对大女儿,夏翠萍就一次次直面丈夫去世的痛苦悲怆,顾湘常常会说“想爸爸”
,母女俩说着说着就流泪。
而面对小女儿,就像小天使一样,会要小裙子,要芭比娃娃,快乐,活泼,甜美,天真无邪地带着夏翠萍走出伤痕。
夏翠萍自然更加偏爱顾沁。
而顾沁也确实优秀,成绩好,相貌好,爱撒娇,长得像极了年轻时的她。
再再后来,夏翠萍想过改嫁。
可是顾湘一想到爸爸,她那个当了一辈子士兵、非常努力在西北拼搏,非常努力为了这个家打拼的爸爸,她就想哭。
她没有不让妈妈改嫁,只是一提到就忍不住流泪。
她变得沉默,寡言,木讷。
然后,这事情就不了了之。
听说,那人觊觎的就是陆家给顾家的钱。
只是,发生这么多事情后,母女俩隔阂就越来越多,而进入青春期的顾湘,相貌平平,成绩更是平平,愈发沉默了。
而妹妹,愈发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夏翠萍自然将全部的爱,给了完美的公主妹妹。
……
“各位旅客,前方即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敦煌站,请收拾好行李物品依次下车……”
火车的广播打断了顾湘的回忆。
她抱着膝盖,擦了擦眼睛,呆呆地看着车窗外飞驰的夜景,又呆呆地看了看自己手里的小包。
这一刻,她才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太离谱了。
她什么都没带,该怎么生活?去哪里?
罢了。
父亲死后,她这十多年来,胆小平凡,木讷安静。
也就这么一回。
她想叛逆一回,真正地活一回。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