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惊闻-《大明皇妃?孙若微传》

第四十四章惊闻(第2页)
🎁美女直播

朱瞻基知道,皇祖口中的“青雀”

便是皇叔汉王朱高煦的小名,因其出生时,左肩头上就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形如雀状,所以便由此得了这个小名。

今日之事,已听舅父讲了个大概。

皇叔汉王恃功自傲,对于父王这个太子之位,一直心存觊觎,屡屡犯上,终让圣上失望。

封国云南,让他远离京城,而他先是称病迟迟不肯启程,又在府内私造兵器、训练士卒,事败之后,皇祖召他前来问话,他不仅直言不讳,更出语顶撞,口称:“我有何罪?非要远远地将我贬到那样一个充满湿瘴之气的蛮荒之地?储君不明,当然可以取而代之!”

叔王如此行事,惹得皇祖大怒,一气之下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外,并欲拟旨将其废为庶人,是父王力求,这才暂缓。

如今听皇祖的语气,朱瞻基心中已然明白,舔犊情深,皇祖定是又想起了叔王昔日的种种好处,只是两难之下,这才会心生悲意。

心中渐明,于是开口说道:“皇爷爷,叔王勇猛过人、英武睿智,又曾经在靖难之中屡立奇功,基儿幼时总喜欢缠着叔王舞刀弄棒,那时我们叔侄之间是何等的亲密?今日这事实在非大家之本愿。

国家大事,储君之位,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立能,皇爷爷自有明见。

叔王不能悦服也是常理之中。

只是这许多年来,父王虽宅心仁厚,一味相让,也总是难解他心中之怨。”

“是啊!”

朱棣坐在龙座之上,牵着朱瞻基的手,看着空荡荡的大殿。

“基儿,少傅一直赞你少年志高,心怀远大。

于上书房每每辩学时都以你的见解最为独到精辟。

你且说说看,你父王虽仁厚却懦弱多病,江山社稷,朝政民生,这一切均让他不堪重负。

而朕放着最似朕一般雄武的老二不用,却仍执意要栽培你,徒惹他们兄弟不睦,这一切究竟是何故?”

朱瞻基忽听此言立即呆住,仿佛不敢置信一般,今天皇爷爷居然与自己讨论起天下大位之事,该如何对答,刚要思忖,只见一道厉光射来,让他无所遁形。

瞻基索性把心一横,直言道:“王叔虽然似皇祖,但毕竟不是皇祖。

天下大事自然是可一然不可再二,或许在事态上侥幸可以效仿前事,但力挽狂局的帝王霸业,不能光靠形似!”

朱瞻基话虽不多,但贵在精辟。

他此语的意思是:虽然天下人和满朝文武都认为,如今皇权之争的形式,像极了洪武末年。

开国太祖朱元璋,放着文治武功、韬略胆识过人的燕王朱棣不用,而是立嫡立长,立了皇太子朱标为储,可是朱标多病,英年早逝。

那时朝堂上下对于燕王的呼声又渐高涨,然而朱元璋仍旧把希望放在自小便带在身边耳提面命的皇太孙朱允炆身上,面对众多正值壮年又身负功勋的皇子不选,而是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四年的建文时代,允炆作为帝王,他的政绩可圈可点,并不应该全盘否定。

可是燕王挥师南下,一场靖难之变,皇帝的宝座上便换了人。

今日的情形与当初,何其相像?

天下人都不明白,朱棣为何要一意孤行、不怕重蹈覆辙吗?

朱瞻基的话正中要害,一切都只是形似,是局面上的假象,汉王不是当年的燕王,而自己也绝对不是朱允炆。

“说得好!”

朱瞻基还在思忖,刚刚的话是不是太过激了,这时朱棣一掌重重地击在龙案之上,连连赞道。

这种赞赏,不像是对自己的孙子,倒像是对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他赞赏地注视着他,唇边渐渐浮起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是的,曾经在立储之事上自己也有过犹豫,立了高炽,会不会像大哥朱标一样,不得善终,而瞻基和高煦是不是又会重演自己与允炆的那场靖难之变?

可是后来,他不再犹豫了,因为高煦只是类己,而不是自己。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