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他们家就在那东山脚下,夫妻俩早早上山,把熟透的桃子摘下来,小心用竹筐装好运到三轮车上。
这东山被陶盛文承包下来了,种上了桃树,每年就靠着卖桃子的收入生活。
陶盛文当时也是初中毕业,后来因为家里太穷,又差了一点分数,就没有继续上学。
但因为他也多少有些文化,这些年看了不少关于桃树种植的书籍。
他们家的桃子是本地山桃,虽然产量不是特别高,但是由于夫妻俩的细心打理味道很不错,在他们当地销量还不错,在八月和九月份桃子成熟最多的时候,还有外地的客商来收购。
现在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只剩下少数晚熟的桃树上还有果子,这些夫妻俩个就可以忙完。
两人将摘下的桃子送去远山镇,村里有人在远山镇开了个农贸超市,里面大部分的蔬菜都是在附近的小村庄收的,陶盛文家里的桃子大部分都送到这里卖。
这个农贸超市的老板叫陶家兴,跟陶盛文也有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问陶盛文喊一声大哥。
以为这些年的生意往来,两家现在关系很好。
从桃源村去远山镇,赶时间就骑着电动车用不到二十分钟,不赶时间就骑着自行车需要半个多小时,陶盛文夫妻俩开着电动三轮车,也不敢太快怕弄坏桃子,花了二十分钟才到了超市前。
帮着卸下桃子,陶盛维看着大哥大嫂挡不住开心的面孔,问道:“哟,大哥大嫂遇到什么好事了,看着满脸高兴的样。”
“哎,就是然然在学校忙完了,今早打电话说要回家看看。”
“高材生要回来了,听说他暑假就在学校帮老师忙没回来,嫂子今天可要多做几个好菜犒劳犒劳他,在学校孩子可吃不好。”
“我们就去买菜嘞,你忙吧。”
陶盛文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陶盛文和他老婆田玉霞都是农民,陶盛文是初中毕业,而田玉霞才是小学毕业。
他们结婚时就和妻子想好,以后最好要一儿一女,男孩叫陶然,女孩叫陶乐。
这名字还是陶盛文还翻书翻很久的结果,源于唐代杨炯写得:“陶陶然乐在其中。
他们不希望孩子有多大成就,就希望他能开心快乐地生活。
后来为了响应国家独生子女的号召,夫妻俩就只要了一个孩子,那就是陶然。
陶然也是个不让人操心的性子,从小就聪明,在学习上也一直是全校前几,顺顺利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大学里又年年得奖学金,还找了兼职,大学四年没要过家里一份钱,村里谁家不羡慕。
本来村里教学水平就不高,远山镇的小学还不怎么收村里的孩子,所以村里的孩子能考上普通一本都是了不得的事了,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或者直接上技校了。
考上Z大的陶然在村里那简直是彻彻底底别人家的孩子,都说陶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等陶然考上大学后,都没怎么花家里的钱,更是让村里人夸赞,陶盛文和田玉霞倒是更努力了,就想着多挣些前,老了也不给儿子拖后腿。
每年只有陶然回来的时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田玉霞一定会做一堆好吃的,让儿子好好补补。
说道田玉霞,就不得不夸夸她的手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