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容地吸了一口七星牌香烟,反问道:“中野先生了解那一带的情况吗?”
“嗯。
一年半之前吧,静冈县发生了一起建筑工程受贿案。
由于有县厅支所的官员住在那一带,我曾去采访过。
就在那片新建的住宅区里。”
中野的回答基本和想象的一样。
所谓访问县厅官员,无疑是个借口。
“哦,这样的话,您可能也知道,住宅区是在低洼地里,可从那儿往东,还有一个山丘。
我以为爬到那上面去的话,会离沼津方面更近一些,而且也不会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了,所以在那儿溜达了一会儿。
我的原话上报后,被删掉了一些,所以有些地方或许叫人摸不着头脑。”
“是这样啊。
这就说得通了。”
眼前明明是一片漆黑,可恭介却觉得中野那张长帽檐下的胡子脸上露出了微笑。
“就在那时,您听到了东名高速公路方向传来了一声巨响,对吧?”
“是的,所以我就急忙跑了回去。”
“不过,您可真是出手不凡啊。”
“此话怎讲?”
“刊登在报纸上的那幅《冲撞》,一点也没有抖动的痕迹啊。”
“……”
“由于山坡很陡,听见响声后光是跑上高速公路上方的山坡,就让人上气不接下气了。
那段距离可不近啊。
而跑到山坡上一看,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连环车祸,眼前翻倒了好几辆汽车,烈焰升腾。
因为是在夜间,所以火焰通红,估计在火光的映照下连烟都是红的吧?那该是一派多么惨烈的景象啊!
我想如果是新手的话,不,即便不是新手,而是专业的摄影师,在气喘吁吁地赶回来后看到这样一副惨景,也肯定会惊慌失措,握持相机的手会因心情激动而发颤的。
然而,您那幅照片中丝毫没有抖动的痕迹,简直就像……”
中野说着用手指了指架好的三脚架。
“简直就像是用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相机拍摄的,画面毫不抖动,十分清晰利落。
所以我真是佩服您的摄影技术。
同时,您那种遇事不慌的沉着劲儿也实在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啊!”
恭介分析了一下中野所说的这些话。
的确,当时自己是在那儿架起了三脚架,将三脚架的三条腿稳稳地固定在地面上,再将装有85毫米长焦镜头的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守候着拍摄时机……
中野借口画面上没有抖动的痕迹来牵出三脚架,但那不过是他建立在推测基础上的冷嘲热讽而已。
当然,他更想以此来试探自己的反应。
事实上他不就正在斜眼瞟着自己吗?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