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面向马路的北侧环境,在被大楼遮住一半面积以上东侧部分,并没有使用任何广告灯饰。
完全平坦的钢板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微小缝隙。
结论到这里已经大白。
若从杵田大楼的屋顶射击,怎么样也不可能造成子弹从社长室窗户进入,之后停留在对侧房门的弹道轨迹。
话虽如此,若是从杵田大楼后方的建筑物开枪的话,又说不过去。
因为以一般空气枪的射程来说,只有三十公尺,虽然也有五十公尺以上的长射程种类,但是屋顶看板会挡住视线,因此无论从哪个位置应该都无法瞄准社长室的窗户才对。
其实从一开始听到狙击的事,就觉得不对劲。
就算没有角度上的问题,射击用的空气枪威力最多不过六到七焦耳,就算是狩猎用的也只有十到六十焦耳左右。
况且,像Pellet这种质地柔软的子弹,要先穿透厚重的大楼窗户玻璃之后,再嵌进距离九公尺以上的坚硬木门,这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错不了,凶手应该身在室内!
而且应该是直接对着房门射进空气枪的子弹。
最后,为了让它看起来像是从外面射击,还用其他方法在玻璃窗上制作弹痕。
绝对错不了!
问题就在于使用的手法。
如果从窗户内侧打出弹孔的话,碎片应该会落在外侧。
若是地毯上没发现任何玻璃碎片,那就太不自然了,况且也可能被路人发现掉落在路上的碎片。
凶手应该是从窗户外侧打出弹孔的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能进行这项作业的场所,就只有六本木中央大楼的屋顶了。
只是,怎么想都怪怪的。
一面把用过的工具收拾进手提箱中,阿径一面思考着。
现在已经清楚了解到,所谓的狙击不过只是一场戏。
若是以普通的逻辑来推论,应该是为了密室凶杀案所做的事前预备工作。
但是,仔细想想这两记花招背后所隐含的意图,却莫名其妙的分歧成两个相反的方向。
事前布置出狙击的剧情,目的应该是塑造出外部的凶手。
相反的,密室凶杀案则明显地想让众人认为是从内部犯案。
除此之外,比起至今仍毫无头绪的巧妙密室安排,狙击事件却只要经过些微调查就能发现破绽百出,手法也未免太过拙劣,实在无法相信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法。
还是,应该要把狙击案和密室凶杀案分开思考才对呢?
刚盖上手提箱准备离去的同时,大衣内袋里的手机开始震动。
一看之下,是青砥纯子打来的。
“喂。”
“榎本先生吗?你在哪里?”
“以直线距离计算的话,我就近在眼前。”
对话停顿了一拍,在一瞬间陷入沉默。
青砥律师大概是不喜欢打哑谜吧。
“……真抱歉,我还得跟事务所的律师开紧急会议,所以……”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