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公开与朝廷对抗,他这点人马却不能济事;二是因为若我手中无有兵权,钱车便不会心甘情愿为我效力,拥我为君。
(捭阖:读作‘百合’,或开或合。
战国游说家所使用的分化或拉拢的方法。
)
(樽:读‘尊;俎:读‘组’。
盱横:观察,盱:读‘须’。
)
“诸事如意,朝廷对钱牟在此倒行逆施并无所作为。
如此,我决定按计行事,与番胡勾通,共商大计。
正在此时,潘县令到兰坊上任,我写给一番胡头领的密书不期落入他的手中。
我本不想坏他性命,只因案情重大,你死我活,不得已而为之。
即命乌尔金将他诱出城外,结果了他性命。
钱牟得知我杀了县主,怕朝廷兴师问罪,大发雷霆。
我从中巧作安排,教他瞒天过海之法,果然奏效,一场风波也就平息下去。
“其后,我游说于各部落头领之间,赠以重金,许以重利,最终联合了三路人马。
双方商定,只要我一声令下。
他们就会开赴此城,共图大事。
但自潘县令遇害后,钱牟知道了我原有称帝之心,胸中很是不服,我答应事成之后封他为镇国大将军,他仍不依。
只是此时我已有胡兵做为后盾,他也不敢奈何于我,况我们二人的命运早已连在一起,我也不怕他去官府告我。
但有他从中作梗,我举事的日期也就长期拖延下来。
“巡边官军随老爷来到兰坊,捕了钱牟,他手下门人亦树倒猢狲散。
他被捕后,我起事的绊脚石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但却怕他于绝望中咬我一口,故一时曾生出逃跑念头。
又一寻思,自觉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如此行事。
若如此,我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鸿猷大计势必付诸东流,毁于一旦。
后听说他一直昏迷不醒,未供一字便死于狱中,这才放了心。
但仍担心有人走漏风声,更怕不久大队官军要来兰坊常驻,故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趁官府不知,官军无防,火速行动,立即起事。
经乌尔金内外联络,今夜三路胡兵将会师于城西郊外,一见钱牟宅邸望楼上火起,便强渡界河,从水门入城。
不期老爷神机妙算,先下手为强,使我功亏一篑,黄粱一场。
今既被擒,但求早死,也省却心中许多烦恼。”
(猷:读‘由’,计划,谋划。
)
廊庑处看众议论纷纷,庆幸满城百姓免了一场劫难。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