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不太乐观,补了一句:“若真是池塘抛尸,那尸体的腐烂速度一定会减慢。”
韩哥看着我,摇摇头说道:“小靳,如果我没有猜错,尸体腐烂程度之所以会减缓,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
简单来说,就是热量损失比空气中要快,达到了一定的保尸效果。”
老高听了个一头雾水,追问道:“那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
韩哥沉思片刻,才开口回答道:“老高,这在正常情况下来说,算好坏参半。”
老高有些不高兴了,十分不悦地说道:“正常情况?我们这案子还算正常?”
韩哥望我一眼,我顿时心领神会,整理了一下思绪,把老高拉到一旁去。
老高遭我强行拖走,韩哥再继续尸检工作。
我对老高解释道:“老高,这个案子如果站在法医学角度来分析,是尸体保存比较完备,尸体告诉我们的信息就能多一点。
但坏处在于尸体的腐烂程度与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腐烂程度有很大差别,死亡时间容易判断失误。
正常情况下尸体腐烂都会出现延缓迹象,也会让很多信息变为破案的致命错误。”
老高知道我不想他打扰韩哥,依然十分不解地反问我:“小靳,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唯有应付一下老高说:“老高,在水中浸泡的尸体与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尸体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侵袭尸体的昆虫种类和侵袭时间。
浸在水中的部分腐烂程度要远快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因为水中亦存在嗜尸性昆虫,其中不乏鞘翅目的水龟虫科,半翅目的缘蝽科,双翅目的毛蠓科,水虻科,还有鞘翅目的埋葬甲科等,虫子种类较之于单纯暴露在空气中的尸体还要多。
首先确定水中昆虫的种类,便能确认尸体所处的状态,从而判断尸体的入水时间。”
老高抓抓额前的短发,继续问我:“确认尸体的入水时间就能破案了?”
我尴尬冷笑道:“不,要先确认尸体的入水时间,才能进一步推断。”
我知道老高属于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索性说道:“尸体若处于新鲜期的话,上面只可能有水龟甲虫科一类昆虫,但眼下尸体上还出现了丽蝇的成虫,表示不止有有一种昆虫,说明尸体已经过了新鲜期。
由于现在是春夏交季,所以尸体在1~2天后就会肿胀,开始上浮。”
老高没听明白,追问道:“这样能确认死亡时间?你该不会故意忽悠我吧?”
我顿时哭笑不得,连忙补充道:“没忽悠你,我还怕你揍我呢。
因为在水中,热量散失比在空气中要快得多,所以尸体腐败显然较缓慢。
尸体在水中时,头沉得低,血液集中于头部和颈部,所以腐败从头、颈部开始;胁腹在死后5天或者6天才变成淡绿色。
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死后6~10天,气体产生,才会导致尸体上浮。
手的皮肤和脚的皮肤10~12小时后皱起,大约10天后可容易地剥下。
到此时,头发松动。
死后3~4周,手指甲、脚趾甲很容易取下。”
韩哥这时候恰好刚尸检完毕,冲我和老高走了过来,并补充道:“在夏天时,所需时间会减少一半,最后肌肉掉入污泥骨架崩溃。
整个被水淹没的尸体与暴露或土埋的尸体相比,昆虫区系明显不同。
但若部分突出水面或侵入前曾暴露一些时候,丽蝇和别的表面昆虫可以出现,淡水中与海水中的区系也不一样。”
想到这儿,我突然感觉非常不爽,盯着老高问:“负责打捞尸体的是谁?”
老高想了想,反问我:“怎么了?打捞尸体的人有问题?”
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回答道:“昆虫很容易受到惊吓,贸然打捞会把它们都吓跑!”
老高听罢,唯有尴尬一笑说:“没办法,地方兄弟不太懂法医昆虫学啊!”
“都来帮我抓虫吧。”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