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双重人格的异型-《血之罪》

第35章 双重人格的异型(第3页)
🎁美女直播

有的姑娘在谈恋爱时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文雅,可结婚以后就变得俗不可耐!”

楚卫华也不无感慨。

洪钧笑了笑说:“有的男人大半辈子都能克己奉公、作风正派,但上了年纪以后觉得自己原来活得太亏了,就寻花问柳、贪污受贿。

有的女人在年轻时为家庭操劳,为丈夫和子女牺牲个人的兴趣和事业,但人过中年以后又觉得自己活得太累了,太亏了,就变本加厉地折磨她的丈夫和子女。

虽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但它们说明好人是可以变坏的,一个奉公守法的人也可以走上犯罪的道路。”

肖雪说:“我曾经办过一起案子。

被告人本来是个老实巴交的汽车司机。

一天夜里他开车把一个骑自行车的给撞了。

他当时下车看了一下,见那人满脸是血昏迷不醒,而且周围没人,他害怕负责任就开车跑了。

后来那个受害人死了。

据大夫说,那个人是失血过多死的。

如果有人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他就死不了。

被告人听说受害人已经死了,又畏罪潜逃。

后来他被人拉进一个盗窃汽车的团伙,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被捕之后,他认罪态度较好,并交代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实际上,他一直后悔自己当初不该逃离现场。

可是他走了那一步以后,再往回走就难了。

明知前面是深渊,也只好一步一步走下去。

当时我就想过,如果他没有开车撞人,或者他撞人后没有逃跑,那他这辈子大概还是个好人。”

洪钧点点头说:“确实是这样。

有些人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有些人的犯罪心理则是由某个偶发事件促成的。

我认为谷春山就属于后者。”

“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肖雪说。

“或者说是一念之差!”

洪钧说,“明朝有一位伦理学家叫王守仁。

他有一句名言,‘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这话很有道理。”

楚卫华喝了一大口啤酒,说:“我有时候觉得人也挺可怕。

今天这样,明天就不知会变成啥样!

而且人也挺邪性,啥样都有。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