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观点历史学家还没有提过,多少具备一点倾听的价值,伊濑想。
“《日本书纪》也好,《古事记》也好,都是用汉字来表示古日语,所以会产生误会。
抛开《古事记》的汉字部分,而专注于表音的假名,就会得到有趣的发现。
比如,‘田道间’与‘但马’的发音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田道间守’也可以写作‘但马守’。
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将‘守’理解为海洋族群的首领,那‘但马守’的意思不言自明。”
“我也这么认为。”
这次轮到伊濑赞同浜中了。
两人这么一前一后,互相赞扬,让伊濑觉得很舒心。
“民俗学者也说过,田道间守为寻找非时香果,远赴海外的常世国,十年后回国时,垂仁天皇却早已驾崩,他必然觉得人生宛如幻梦,毫无意义,这与浦岛太郎打开玉盒时的感受相通。”
“老师,”
浜中说,“中国的神话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浦岛故事中的海底龙宫,对应的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也就是蓬莱山。
学者认为,浦岛故事的原型乃中国神话,奈良时期输入日本,然后改头换面,变山为海。
如果这一学说成立,那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和日本的地形差异,而且也折射出海洋族群对海洋的强烈意识。
稍微发散开去,中国不是也有类似‘羽衣传说’的故事吗?那原本也是发生在山中的,输入日本后,故事舞台就变成了海边……”
“是三保松原吧?”
“那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点。
据调查,日本的许多地方都有羽衣传说流传。”
话说到这里,背后传来了木屐踩踏沙粒的声音。
伊濑转身一看,一位古稀老人正眯眼站在那里。
他穿着白色和服和蓝色的裤裙,不用问就知道是这座神社的神官。
由于专注交谈,浜中和伊濑都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来的。
不过,老神官似乎听到了谈话的最后一部分。
“这附近也有羽衣传说。”
与伊濑视线相交的瞬间,神官张口道。
他嘴里的牙齿掉光了,说话时白色的胡须一颤一颤的。
“您是这里的神官吗?”
伊濑低头行礼后问道。
“是的。
我是这里的祢宜【11】。
方才,我看到这位年轻人……”
神官瞟了眼一旁的浜中,“……取了一份本社历史的宣传单,于是想见见来参拜的客人,不知不觉就跟在了二位身后。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