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栋建筑外墙是高雅的淡藕粉与深褐色石英砖交织,中间部分最高四十五楼是塔楼,顶端的三楼只是造型,安装空调与机动设备,正面有水泥雕花窗楼,我们都笑说有点像“总统府”
,只差前面没挂旗。
往两旁渐次降落到四十二楼变成平行的羽翼延伸至两端,模型上看来,四周的巷弄感觉都变宽阔了。
当时快速道路还没开通,大楼正面与背面腹地宽广,尤其是面山的这边,因为前面有保安队园区,附近留了一大片绿地,从高楼往前望出,就是中和城最常见的矮山坡,蓝天白云远山淡影,真是景观无敌。
面北城的那边,高单价的大坪数楼层,更是不得了,当时101还没个影子啊,站在高楼一眼望去,简直是把台北城踏在脚底下了,一览无遗的城市风景,在台北你也找不到这么大片的天空了。
夜里,无论哪面,北面看城市光影,南面看高速公路灯光车流,千家万户的灯火,哪里需要去什么阳明山看夜景,站在我们大楼的走道,一整片延伸而出的走道全都开大片窗,不论你住几楼几号,哪个角度,景观没死角,保证你看得到夜景。
说到这里,我都还感觉骄傲啊,你们都没见过当时预售的热潮,那些住在天母、信义、大安区的贵妇跑来买楼像买珠宝啊。
一户两户三户,姐妹好友楼上楼下,自住出租,投资,养老,管他什么目的,先买个两户再说。
这前后四栋ABCD相连的建筑群在当时可是轰动一时的建案啊,预售的时期每天都有人捧着现金排队下订,就像现在抢黄金的“大妈”
,从台北各地来的富婆,结群结伴,一副上市场买菜的样子,“这给我来两户,那个跃层的我也要。”
大手笔买套房,最初定价一坪二十八万,结案时都炒到三十五万了,那时台北市中心的新成屋也不过这个价钱,“摩天大楼啊。”
一想到建设公司制作的模型都会感动得落泪,那真是创举,是现代化最好的模范。
外观酷似后来的电影《变形金刚》(但是粉色调高雅版的),八楼是占地两百坪的空中花园与功能齐全的公共空间,沿着花园周边附有游泳池、健身房、篮球室、阅览室、交谊厅、视听室、高尔夫球练习场、洗衣间。
一楼是商店街,规划有十间店铺,银行、便利商店、咖啡店,一应俱全,与一大间可供三十五个摊位的美食街,地下楼是知名的量贩店。
交通发达,虽然没有捷运站,但早晚会有的。
当时捷运还没完工,人们还没真正体会到其差别,这建案耗时经年,却早就销售一空。
但大环境变化太快了,屋子完工交屋时,房价已经跌到二十万,许多屋主套现,价钱乱成一团。
这大楼一盖就是八年啊,房子完成时,有点像政党轮替,大家都以为新世界开始了,什么都要变好了,心情很激动啊,可是一交屋房价跌跌跌,楼下商店街书店什么的根本没影子,附近还是乱糟糟的。
捷运开通啦,可是离咱们大楼很远,还得换公交车,走路也要十五分钟,AB栋住的有钱人是不怕啦,CD栋这些投资户的小套房,招租就是一大学问,所以才有我的求生之道啊。
这十多年来,下过雨大楼就又崭新亮丽,不过外墙的速力控有些已经龟裂,漏水的问题开始出现了。
当初设计的这些观景窗,一直也没请工人来洗窗子,白天看窗外景色灰污污的,粉色系的外墙有点像迟暮的美人,还是那么美,但已经退流行了。
可是我对这大楼有感情,尽管我后来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唬烂的,可是那像幻梦一样的塔楼,到了深夜,塔顶的大灯照耀,你还是觉得这是一栋带着梦想的楼,是会通天的塔,尽管后来她变得那么混乱,那么复杂,那么,唉,人尽可夫。
她还是我的最爱啊。
哎呀我在讲什么。
我们这栋楼远近驰名,从城里搭出租车回来没有司机不知道的,但这种名气,好坏参半,就听过女生客户搭出租车时被司机劝告:“那栋楼很乱啦,住在那里会被当做应召女。”
真夸张。
以前是有过一段时间,好像有几家经纪公司,小姐都是模特儿等级,有很多东欧金发妹,到底是模特儿还是伴游真的很难界定。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