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感念君王的恩情,将当年玄宗皇帝所赠的金钗钿盒一分为二,交于方士带回。
最后,为了表达忠贞无悔的爱意,太真仙子还将她与皇帝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的盟誓告知方士,让他传回下界,以示君王……”
他长吁了一口气,道,“请问,这些宫帷秘事,白乐天是从何处得知的?又如何能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呢?”
裴玄静和韩湘都被问住了。
《长恨歌》自元和元年问世以来,便以其缠绵悱恻的词句、宛转动人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
尤其是它所记载的那段情事,正是大唐由盛极走向衰败的标志,更令多少人触景生情,感怀无限。
裴玄静和韩湘都还年轻,他们所置身其中的大唐,已经是褪尽盛世荣光的颠沛乱局,有关于那段往事的所有印象,几乎都是从《长恨歌》中得来的。
他们确实从未质疑过它的真实性。
裴玄静想了想,问:“难道陈先生的意思是,自临邛道士之后的内容,都是白乐天杜撰出来的?”
陈鸿摇了摇头。
“我不明白。”
陈鸿一字一顿地道:“自临邛道士之后的内容,都是王质夫口述给我们听的。”
“是质夫先生说的?”
“对。
就在元和元年的那次相聚中,质夫不仅详详细细地讲述了道士为玄宗皇帝做法寻找贵妃魂魄的经过,还说出了该道人的名字:杨通幽。
据他说,杨通幽做法之后,真的拿出了拆成两半其中之一的金钗钿盒,证明他的确见到了杨贵妃。
玄宗皇帝认出金钗钿盒正是自己当年所赠,不禁睹物思人,落下了眼泪。
杨通幽还对玄宗皇帝说,虽然有贵妃的信物为证,但自己还怕玄宗皇帝不相信,故特意讨问贵妃一句私语,须得是只有玄宗皇帝和杨贵妃之间才知道的,好以为证,免得自己回去后,被皇帝当成骗人的术士给斩了。
杨贵妃听他这么请求,才说出了天宝六年七月七日那一天,她曾与玄宗皇帝在骊山宫的长生殿盟曰:‘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而这句话,绝对是只有他们二人才知道的私语。”
陈鸿停下叙述。
一时再无人言,空山寂寂,又似有不可捉摸的回音缭绕,渐入云端。
良久,裴玄静才问:“所有这些,全都是质夫先生说的吗?”
“对。”
陈鸿点头,“包括诗的最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裴玄静惊问:“连这两句也是?”
“是,据质夫说,此乃玄宗皇帝听到七月七日的誓言后,脱口而出的话。”
韩湘道:“白乐天的名句竟然是用了玄宗皇帝的原话?可是名望都由白乐天得了,好像不太合适呀?”
裴玄静问他:“你认为玄宗皇帝会在意这样的名望?”
韩湘不吭声了。
裴玄静却在想,世上还有谁,能比玄宗皇帝对这个“恨”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