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李亨在平叛中,每次夜晚驻军,从他的营帐里都会绽放出辉煌的光芒,任何火烛之光都不能比拟,那便是玉龙子的神光。
兵将们见到神物回归,士气也为之一振,更加奋勇杀敌,叛乱最终得以平定。
而玉龙子也成了肃宗皇帝的宝物。
听到这里,裴玄静问:“那就是说,玉龙子又回到皇家手中了?”
“并没有。”
元稹从榻上撑起身来。
裴玄静连忙上前搀扶:“微之先生,你不要紧吧?”
“我好些了。”
元稹的脸色确实好了一些,看来无量道长的药还挺管用。
裴玄静扶他靠坐在枕上,元稹喘了口气,道:“据我所知,肃宗皇帝根本就没有得到玉龙子。”
“先生的意思是,肃宗皇帝在骗人吗?”
元稹无力地笑了笑:“你想想,玉龙子被抛入龙池后失踪,再到渭水边泥沙中重新找回,这失而复得的过程也未免太过传奇了,叫人难以尽信。
而且,自从安史之乱后,就再没有人见到过玉龙子的真身。
假如说在平叛途中,肃宗皇帝为了玉龙子的安全,一直将它存放在自己的营帐中,尚可以理解。
那么待到返回长安大明宫中,他为什么还要把玉龙子藏起来,秘不示人呢?须知,玉龙子代表的就是天命所归,道君守护李唐。
那么,在安史之乱后大唐江山分崩离析之际,不正需要祭出玉龙子来安定人心吗?肃宗皇帝为什么不这样做?在他之后的代宗、德宗、顺宗,乃至当今天子,都没有一位向世人展示过玉龙子,又是为什么呢?”
裴玄静道:“只能是……他们手上根本就没有玉龙子。”
元稹叹息着点了点头:“其实,传说中玄宗皇帝丢弃玉龙子于龙池,肃宗皇帝又从渭河泥沙中得到玉龙子的故事,都是从一首《玉龙子诗》中来的。
诗曰——‘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踪。
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
’将整个过程煞有介事地描绘了出来,遂成定说。”
又是一首诗!
裴玄静想了想,问:“这首诗是何人所作?”
“无名氏。
但我猜想,很可能是肃宗皇帝身边最得力的谋士李泌炮制出来的。”
元稹看着韩湘,“我说得对吗?”
韩湘点头。
李泌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
从小就是神童,幼时便已粗通黄老学说。
七岁即得到玄宗皇帝和当朝宰相张九临的赏识。
玄宗皇帝特别安排他入东宫,任待诏翰林,和皇太子李亨一起长大,彼此感情特别深厚。
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皇帝出逃成都,太子李亨与他分道扬镳,北上灵武登基,即为唐肃宗。
此时已云游求道的李泌赶来灵武,为肃宗皇帝出谋划策,帮助他平定叛乱,并最终收复了长安。
肃宗和他的儿子代宗、孙子德宗皇帝都对李泌十分器重,在许多关键决策上都会请教他的意见。
李泌也一再参与宫廷大计,辅翼朝廷,为李唐的江山社稷运筹帷幄,可以说是肃宗、代宗乃至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
但李泌笃信道教,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数度坚辞宰相之位。
每当朝廷局势稳定后,他便辞官隐入山林。
直到贞元三年他已经六十七岁时,才终于答应德宗皇帝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算是正式拜了相。
然而仅仅两年不到,贞元五年时,李泌便与世长辞了。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