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碧潭遇刺-《鹰坟》

第三章 碧潭遇刺(第2页)
🎁美女直播

龙飞没有想到这个表面看起来浮艳开放的女子竟然也有细腻典雅的另一面,不禁愕然,连忙说:“好,我帮你,别伤心了,不过我可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

居韵泪眼蒙地问,大眼睛一眨一眨的。

“我想多涉猎一下你家的秘密……”

“为什么?”

“好奇呗。”

“好奇?”

“我正在构思一部反映海军世家的长篇小说,想多搜集一些素材。”

居韵一听,破涕为笑,“你还能写小说?原来还是一个业余作家。”

“我写悬疑小说。”

“什么叫悬疑小说?”

“就是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出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啊?……”

居韵笑道:“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尼姑讲故事,讲的什么啊?这我也会讲,也会写,这叫什么悬疑?”

龙飞摇摇头,“你还没听我说完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啊?山寺僧房的窗户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绣花鞋,在这漆黑的雨夜,老和尚还在闭着双眼不知对谁讲故事。

庙里静得只听见下雨的声音,古树都不摇一下,古钟也哑了,庙里空空荡荡,可是这时,庙的山门突然传来敲门声,大门敞开,未见人影。

古钟自己响了一声,又沉又闷,不知是谁敲的,院内的一棵数百年树龄的老梅树突然都绽开了梅花……”

居韵就势撒娇地扑到龙飞的怀里,“吓死我了,别讲了,别讲了,快别讲了!”

龙飞感到她的胸脯急促地起伏,一忽儿,居韵抬起脸,猛然瞥到滑出的白的奶子,不好意思地退了回去,整整睡袍坐定软垫。

居韵问:“爸爸说他画的是文人画,什么是文人画呢?”

龙飞说:“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北宋苏轼提出‘士大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自为南宗之祖。

唐代张彦远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灵性或个人抱负,也含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唐代诗歌盛行,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他们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

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

元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

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后世所说的‘元四家’。

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的孤傲、空虚的情感。

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

明代前期文人画处在继承发展时期,出现了‘吴门画派’和‘浙派’,沈周、文徵明、戴进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