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还要分阴阳?”
“世间万物莫不分阴阳,何况是圣贤之书?五行归于阴阳,五经总于《论》《孝》。
《论语》是尊圣之言,属阳;《孝经》乃敬祖之行,属阴。
言行相承、阴阳相合,体天之道、察地之义。
春以知仁、秋以见义。
地承天,子孝父,星拱月,臣忠君……”
庸生滔滔不绝讲起来,起初,硃安世还能勉强听懂,后来便如陷进泥沼,听得头昏脑胀、烦懑不堪。
樊仲子在上面也半晌不出声,恐怕也是一样。
幸而郭仲子性急,忽然打断道:“孔壁!”
庸生终于停住嘴,问道:“什么?”
樊仲子忙道:“先生讲得太好了!
只是我们蠢笨,怕一时领会不了这么多。
眼下,我们有一件事向先生请教——”
“何事?”
“古文《论语》是怎么一回事?”
庸生声音陡变,十分诧异:“此事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樊仲子笑道:“有天在路上,我听两个儒生在争论什么古文《论语》、今天的《论语》,我也听不懂,只是觉得纳闷,一本《论语》还要分这么多?”
“非‘今天的《论语》’,乃‘今文《论语》’。
秦灭六国之前,各国文字不一,秦以后才统一为小篆,到我汉朝,隶书盛行,称为‘今文’,古文乃是秦以前文字。”
“这么说古文《论语》是秦以前的?”
“正是,秦焚烧典籍,又禁民藏书。
百年之间,古文书籍丧失殆尽。
经典多是口耳相传,用隶书抄写,故而称为‘今文经’,由于年隔久远,加之各家自传,到了今世,一本经便有诸多版本。
方才所言今文《论语》便有齐《论语》和鲁《论语》之分,我所学的是齐《论语》。”
“先生没有读过古文《论语》?”
“古文《论语》本已失传,后来在孔子旧宅墙壁之中掘出一部,孔安国将之献入宫中,秘藏至今,未能流传。
我来长安,本意正是想学古文《论语》,可惜未能得见。”
樊仲子道:“原来宫中也有一部?”
庸生惊问:“宫外也有一部?”
樊仲子忙掩饰道:“那日我听那两人谈论古文《论语》,他们恐怕有一部吧。”
“绝无可能,现今世上只有一部。”
“古文《论语》和今文《论语》有什么不同吗?”
“我也不知。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