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件中,他自称是警方通缉的BTK杀手,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还寄了四张照片,其中三张是被害人尸体的照片,另外一张照片则是被害人的汽车牌照。
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当地媒体和警方又收到了几封自称是BTK杀手的信件,而这些信件都被送到美国联邦调查局进行核实,核实的结果是这些信件都是真实的。
在一封信中,BTK杀手还提到了自己的情况,他说自己是1939年出生的,在20世纪60年代时曾经在军队服役。
BTK杀手还说自己从小就十分喜爱火车,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不惜把家搬到铁轨附近。
BTK杀手的信件中还提供了更多线索,例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子机械师;他有个名叫苏珊的表亲搬到了密苏里州居住;他和一个名叫彼得拉的女人很熟,彼得拉有个妹妹叫蒂娜。
警方认为BTK杀手寄信的目的就是挑衅,但实际上BTK杀手只是为了成名。
BTK杀手还十分喜爱文学,曾经写过不少诗歌,在20世纪70年代,他的两首诗还被发表了,其中一首名为《南希之死》的诗歌中所描述的南希就是他的被害人之一。
警方根据BTK杀手的诗歌风格锁定了一位教授,但这位教授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这条线索便断了。
不久后,警方又找到了一条线索。
这条线索是美国一家广播公司提供的。
这家公司旗下的一家电视台也收到了BTK杀手的来信,这封信更像是BTK杀手的自传录,不仅有章节还有小标题,他还给这封信起了一个名字,即BTK杀手的故事。
在信件的结尾处,BTK杀手写道:“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有人分析,BTK杀手想为自己写一本自传,而自传的结局就是他被警方抓住。
根据BTK杀手的种种作为,警方开始意识到,BTK杀手是个渴望成名的人,不管这个名到底是好还是坏。
了解到BTK杀手的这一愿望后,一名警察便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自己愿意和BTK杀手交流,这么做的理由就是希望BTK杀手能在成名的诱惑下渐渐浮出水面。
从2004年开始,BTK杀手虽然没有作案,但却总是和警察保持着联系。
在频繁的联系中,BTK杀手开始漏洞百出,让警方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有一次,BTK杀手居然问警方:“警察能不能通过电脑软盘追踪到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和地址?”
如果警方回答不能,那么今后BTK杀手就要通过电脑软盘来和警方沟通了。
在这个问题上,警方选择了撒谎,告诉BTK杀手,他们无法根据电脑软盘进行追踪。
让警察意外的是BTK杀手居然相信了,不久之后一家电视台就接到了BTK杀手寄来的信封,信封中有一个软盘。
通过这个软盘,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名叫丹尼斯·雷德的嫌疑人。
再加上调查小组所搜集的嫌疑人DNA样本的工作已经完成,最终在电脑的帮助下,警方发现DNA的样本和雷德很相似。
在抓捕雷德的过程中,雷德的女儿也出了不少力。
在雷德被逮捕之前的半个月,他的女儿突然向某新闻网提供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她怀疑自己的父亲就是那个被警方追捕了30年的BTK杀手。
警方还对雷德的女儿进行了DNA检测,结果显示她的DNA和多起凶杀案现场所留下的DNA样本十分相似。
2005年2月26日,警方潜伏在了雷德的住所附近,并在不远处的公路上将雷德逮捕。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